猪附红细胞体病:养猪业的隐形杀手,如何有效防治?

2024-06-14 14:33:21 更新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种在养猪业中悄然蔓延的疾病,以其贫血症状为显著特征,近年来已成为导致猪只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流行病学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不分年龄,老少皆有可能感染,但仔猪和生长旺盛的架子猪更易受到致命打击,死亡率和淘汰率可高达30%至50%。虽然此病全年都可能发生,但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夏秋季节,吸血昆虫活跃时,疾病传播更为频繁。

传播途径:

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吸血昆虫、猪虱、蚧螨、蚁类以及污染的注射器均可成为传播媒介。此外,公母猪交配和子宫胎盘也能成为垂直传播的途径。

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例较少,但一旦出现,猪只可能突然发病并迅速死亡,死后口鼻流血,全身呈现红紫色。亚急性型则表现为初期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后期可能出现皮肤红紫、颤抖、不愿站立等症状,病程可持续3至7天。慢性型则以贫血和黄疸为主,猪只体温略高,食欲不佳,皮肤干燥,大便异常。

治疗方案:

面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我们有以下两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1. 使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配合牲血素、VB12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体温,促进病情好转。对于重症病猪,还需采取强心输液措施。

2. 预防为主,每年在猪群发病季节前,使用黄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