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55:南京农业大学的高产大豆品种
南农55,一个由南京农业大学精心培育的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性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产区脱颖而出。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20005,是南京农业大学育种团队的骄傲,育种人包括盖钧镒、王吴彬、邱家训、赵晋铭、赵团结和杨守萍等专家。
南农55以其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和椭圆形叶片而著称。它的籽粒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色,脐色淡褐。成熟时,南农55能够全落叶,且不裂荚,保证了收获的便捷性和籽粒的完整性。在2019年和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南农55的平均株高为72.0厘米,底荚高度16.7厘米,主茎节数15.8个,有效分枝1.9个,单株荚数44.1个,单株粒数88.5粒,百粒重16.6克。生育期为99.0天,比对照样品种中黄13晚熟3.0天。
南农55在抗病性方面也表现突出,2019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为32,对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为12;2020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为5,对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为15。这些数据由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提供。
在营养成分方面,农村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的检测结果显示,2019年南农55的粗蛋白(干基)为41.62%,粗脂肪(干基)为18.77%;2020年粗蛋白(干基)为41.79%,粗脂肪(干基)为19.31%,显示出其良好的营养价值。
产量表现上,南农55同样不负众望。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3.98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8.56%;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8.47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69%;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8.90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4.08%,均显示出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南农55适宜在6月10-2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为1.5-1.8万株。在迟播或肥力低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注意点蜂缘蝽、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防治。
综上所述,南农55以其高产、抗病和营养价值高的特点,通过了安徽省的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产区种植,是农民朋友值得信赖的大豆品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