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兴麦1号:贵州高原上的小麦新希望
在贵州高原的麦田里,一种名为“黔兴麦1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也称为兴育982,是黔西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十年精心培育的成果,它不仅适应了贵州的气候和土壤,还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农业价值。
黔兴麦1号是一种半冬性中熟品系,全生育期大约206天,比当地的贵农19品种稍长。它的株型半紧凑,叶片下披,株高适中,达到了86厘米。每亩的穗数可达21.91万,每穗的粒数平均为40.4粒,千粒重为41.2克。幼苗半匍匐,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棍棒型穗,白壳,长芒,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好。这些特征使得黔兴麦1号在田间表现十分出色。
在品质方面,黔兴麦1号的容重为770g/L,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3.63%,沉降值29mL,硬度29.7%,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Nu1l,7+9,2+12,亚基评分5分,属于弱筋小麦。这些数据表明,黔兴麦1号在加工和食用品质上具有很好的潜力。
抗病性方面,黔兴麦1号表现出色,高抗条锈病、白粉病、秆锈病、叶锈病,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风险。
产量表现上,黔兴麦1号在2010至2011年度的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320.4公斤,比对照增产5.74%;在2011至2012年续试中,平均亩产300.1公斤,虽然比对照减产2.47%,但两年平均亩产310.3公斤,比对照增产1.59%,增产点达到了58.8%。2012至2013年的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81.3公斤,比对照增产17.85%,所有试点均实现了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黔兴麦1号需要每亩施1500~200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25公斤复合肥,保证基本苗12~15万左右。田间管理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方式,即冬前促,分蘖初期追肥,春季控制无效蘖,后期追施穗粒肥,并可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确保粒多粒饱。
适宜种植区域为贵州省海拔800米以上的麦区,黔兴麦1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成为了贵州高原上小麦种植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