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新突破——“桂慈1号”慈菇品种的丰收秘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桂慈1号”的慈菇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独特的来源和显著的产量优势,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桂慈1号”慈菇品种源自平乐县桥亭乡玄坛村,通过匍匐茎茎尖组织培养技术,从地方慈菇品种中筛选出的变异株。这一品种的生育期为100-110天,植株强健,高度可达90-110厘米,其匍匐茎乳白色,组织疏松,粗1.0-1.5厘米,入泥浅,结球匍匐茎长25-30厘米,单株匍匐茎4-7条。叶片阔箭形,颜色浅绿,叶柄长70-85厘米,展现了其分蘖分株的强劲能力。
在花的特性上,“桂慈1号”为雌雄同株,花为单性,雄花先开3-4天后,雌花再开,展现了植株异交的特性。球茎扁圆形,表皮白净,肉色米白,横径5.6-6.2厘米,纵径4.3-5.0厘米,顶芽长5.0-5.6厘米,单株结球茎4-7个,单果重40-100克,大中球茎单果重平均70-90克,最大单球重可达100克以上。
产量表现上,“桂慈1号”在2013-2015年的试验中,三年平均亩产1029.8公斤,比对照地方品种增产43.8%,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栽培“桂慈1号”需要注意几个要点:3-6月育苗,7-8月假植,育苗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假植规格为30厘米×45厘米。8月中下旬定植,株行距45厘米×50厘米,亩植约3000株。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公斤、12%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5公斤。定植后5-7天,亩穴施碳铵10-15公斤或尿素5-10公斤回青提苗,促进秧苗迅速生长。15天后施苗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10月中旬以有机肥为主,施匍匐茎抽生肥,亩施腐熟优质粪肥600公斤或麸肥、生物有机复合肥50公斤。霜降后慈菇球茎开始形成并膨大,必须追膨大肥,以复合肥为主,补施钾肥,亩施复合肥25-35公斤、钾肥10-15公斤。同时,要加强中耕和田间水分管理,并注意防治黑粉病、叶斑病和福寿螺、蚜虫和钻心虫等病虫害。慈菇采收期一般为每年的11月至翌年2月。
经过严格的审核,“桂慈1号”慈菇品种符合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地区种植。这一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慈菇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广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