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优4761号:西南科技大学的农业创新成果

2024-08-23 06:08:56 发布

在农业科技的广阔天地里,B6优4761号以其卓越的特性和显著的产量表现,成为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的骄傲之作。这个编号为滇特(红河)审稻2010011号的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是由685A/绵恢4761的亲本组合精心选育而成。谢崇华、陈永军、杨国涛和胡运高四位专家的智慧结晶,为稻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B6优4761号以其紧凑的株型和紫色的叶鞘、叶耳、叶缘,以及无芒的谷粒,展现出其独特的外观特征。它的全生育期大约为162天,略长于对照品种Ⅱ优838,但这一点并未影响其在产量上的卓越表现。在亩有效穗数、株高、穗长和每穗总粒数等关键指标上,B6优4761号均展现出了优异的农业性状。

品质检测显示,B6优4761号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国标优质米3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良好,粒长和长宽比适中,透明度高,水分含量适中,这些指标共同保证了稻米的品质。

在抗性方面,B6优4761号同样表现出色,具有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的特性,这为种植户提供了更为稳定的产量保障。

产量表现上,B6优4761号在2008-2009年的红河州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729.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4%,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更是达到了739.9千克,增产10.7%,增产点率达到了10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B6优4761号的高产潜力。

适宜的种植区域为红河州海拔1400米以下的籼稻区,这一明确的种植范围为种植户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B6优4761号,不仅是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的科研成就,更是对广大稻农的一份厚礼,它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为稻米种植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