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稻11号:山西省的绿色希望,高产抗病的水稻新星
在山西省广袤的田野上,一种名为“晋稻11号”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高产潜力,成为当地农业的新星。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审定编号晋审稻2009001,向世人展示了其不凡的生命力。
晋稻11号以其适中的株高105厘米,展现出了良好的株型和茎秆的粗硬度,这不仅赋予了它较强的抗倒性,也使其在风雨中更加坚韧。浅绿色的叶片和长剑叶的上冲姿态,为它赢得了“青枝绿叶”的美称,而其散穗型的特征,让穗长达到22.5厘米,粒多且转色好,平均每穗粒数高达153粒,结实率高达82.9%,千粒重25.3克,米质更是达到了国优3级的高标准。
在抗病性方面,晋稻11号同样表现出色。2008年,经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的严格鉴定,它对苗瘟有中等抗性,对叶瘟具有抗性,对穗瘟病也有中等抗性。这使得晋稻11号在面对病害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减少损失。
品质分析方面,2009年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的测试结果显示,晋稻11号的出糙率81.4%,整精米率67.0%,垩白粒率26%,垩白度1.8%,直链淀粉17.4%,胶稠度82mm,粒型(长宽比)1.7,透明度1级,硝减值级2级,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晋稻11号在2006至2007年的山西省中晚熟组水稻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29.9公斤,比对照品种晋稻5号增产9.2%。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27.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2.6%,试验点全部实现了增产。
在栽培上,晋稻11号需要播种前的严格种子消毒,稀播早育壮秧,稀植少插,增施有机肥,并在分蘖中后期进行晒田。拔节-抽穗期的灌溉策略是浅-兼间断灌溉,保持干干湿湿,避免深水泡田。成熟时撤水不宜过早,以确保活秆收割,适时收获。
晋稻11号适宜在山西省无霜期145天以上的稻区种植,它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以其绿色、高产、抗病的特性,成为推动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