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新星——“通豆8号”,夏大豆种植的新选择
在江苏淮南地区,大豆种植者们迎来了一位新伙伴——“通豆8号”。这个品种,原名“通98-066”,是由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而成,它融合了通豆1号与苏豆4号的优良基因,成为了淮南中晚熟夏大豆品种中的佼佼者。
“通豆8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出色,2006至2008年的区试中,平均每年产量达到了172.4公斤,比传统的南农88-31品种增产8.4%。特别是在2007年和2008年,增产效果极为显著。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它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平均亩产195.7公斤,增产5.3%。
它的特点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出苗势强,幼苗基部紫色,生长稳健,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植株直立,有限结荚习性。紫花与成熟荚的灰褐色相得益彰,弯镰形的荚与椭圆形的黄色种皮,搭配淡褐色的脐,构成了“通豆8号”独特的商品性外观。成熟时,落叶性好,不裂荚,保证了收获的便利性。
在生长周期上,“通豆8号”的生育期为117天,比对较长3天,但株高74.4厘米,结荚高度20.1厘米,主茎16.8节,有效分枝3.4个,单荚1.7粒,百粒重19.9克,这些数据都显示出它在生长过程中的高效性。此外,经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综合测试中心的测定,它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0.9%,粗脂肪含量为16.7%,营养品质十分优秀。
“通豆8号”还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它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具有中抗性,为种植者减少了病害的担忧。
在栽培技术方面,“通豆8号”也有明确的指导要点。首先,它需要轮作,选择前两茬未种植豆类作物的田块。播种期一般建议在6月10日至7月16日之间,最适宜的播期是6月15日至25日。种植密度为每亩1.0-1.5万株,行距40厘米,株距大约13.3厘米,每亩用种量大约6公斤。肥水管理上,基肥每亩施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2.5公斤、氧化钾1公斤左右,花期追施纯氮2.5公斤左右,并注意花荚期的抗旱排涝,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播前使用土壤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播后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
“通豆8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和易于管理的特点,成为了江苏淮南地区夏大豆种植的新选择,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