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麦11号:内蒙古高原的小麦新希望

2024-10-12 02:40:14 发布

在内蒙古的广阔土地上,巴麦11号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小麦品种,以其蒙审麦2011002号的审定编号,标志着它在农业领域的正式登场。

巴麦11号的诞生,是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采用多亲本聚合杂交技术,从巴97-8360母本和1608、96-4870、91L鉴37父本中精心选育而来。它的幼苗半匍匐,植株紧凑,叶片下披,株高适中在86-90cm之间,穗型为纺锤型,白穗长芒,穗长9.4-11.0cm,籽粒为白色角质、椭圆形,千粒重47.0-48.3g。

在品质上,巴麦11号同样表现出色。2009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测定结果显示,其粗蛋白含量为13.49%,湿面筋26.9%,沉降值45.8mL,形成时间2.8分钟,稳定时间7.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38E.U,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它在面食加工中的潜力。

然而,巴麦11号并非没有挑战。2010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抗性鉴定显示,它对叶锈病免疫,但对秆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的抗性较弱。因此,在这些病害高发区,农民需要谨慎种植。

在产量上,巴麦11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7年至2009年的连续三年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426.1kg、490.4kg和534.2kg,均比对照品种永良4号有显著增产。平均生育期为95天,这使得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10℃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适宜区具有广泛的种植前景。

种植巴麦11号时,建议亩保苗45-50万株,以确保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尽管它在某些病害上的抗性较弱,但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病害防治,巴麦11号仍有望成为内蒙古高原上的小麦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