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30:广西农业的金色希望,花生界的新宠

2024-08-10 03:51:51 发布

在广西的田野上,一种名为“桂花30”的花生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桂花30,不仅在产量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更以其抗病性和抗倒性赢得了农民的青睐。

桂花30,一个珍珠豆型品种,以其120天左右的生育期,展现出了强大的生长潜力。它那直立紧凑的株型,不仅美观,更意味着高效的土地利用。主茎和分枝的长度分别为59厘米和56厘米,每株能结出16至20个荚果,饱果率高达81%,双仁果率也达到了80.3%。荚果形状独特,呈茧形,重量可观,百果重达到151克,百仁重72克,出仁率高达70%,种皮粉红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在营养成分上,桂花30同样不遑多让。其粗脂肪含量高达50.83%,粗蛋白含量也达到了29.33%,这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健康的营养选择,也为农业市场增添了一份竞争力。

产量表现上,桂花30更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1997至1999年的品比试验中,荚果平均产量达到279.75公斤/亩,比对照种汕油27增产17.33%。在2000至2002年的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中,荚果平均产量为247.47公斤/亩,比对照桂花17增产12.95%。而在2003至2005年的试种中,荚果平均产量更是达到了262.4公斤/亩,比当地对照种增产14.72%。

栽培技术要点上,桂花30同样显示出了其易管理的特性。早造气温稳定在15℃时即可播种,晚造则在立秋前后7天播种为佳。播种时,每公顷施磷肥450公斤及腐熟农家肥30000~37500公斤,或施复合肥300公斤。种植方式多样,可以起畦双行单粒或双粒种植,畦宽80厘米,每畦种2行,行距30厘米,株穴距15厘米,每穴播种2粒;单粒播种株距10厘米,每公顷播足28.5万株苗。

经过严格的审定,桂花30以其在生产上的较大应用价值,获得了通过审定的资格,被推荐因地制宜种植。这不仅是对桂花30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科研成就的肯定。桂花30,正以其金色的果实,照亮广西农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