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血乳:产后的隐忧与防治之道

2024-10-21 10:00:07 发布

奶牛产后1至7天内可能遭遇血乳问题,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涉及多种因素。首先,分娩后乳房的血管充血变化可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渗入乳汁,这可能与机体中毒有关。其次,乳房损伤,如分娩后乳房肿胀、水肿或下垂,可能在运动和卧地时受到挤压,或在牛只相互拥挤时造成机械性损伤。此外,产后长时间发生血乳可能与外伤有关,如其他牛的撞击。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障碍也可能导致乳房出血。代谢障碍和应激反应也可能诱发此病。血乳为细菌提供了繁殖条件,增加了奶牛继发乳房炎甚至全身感染的风险。

临床表现通常在挤奶4至8次后消失,持续2至4天。但有些情况下,乳汁可能在30天或更长时间内仍呈红色,且深浅不一。乳房可能出现充血、水肿、温热和疼痛,挤奶时疼痛明显。全身反应通常轻微,体温可能略升,但精神、食欲和泌乳基本正常。

诊断时需注意奶牛乳房的肿胀、热感和挤奶时的痛感,以及牛的不安和躲避行为。需与出血性乳房炎区分,后者症状更为严重,全身反应显著。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管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对乳房的损伤。治疗上,应加强护理,减少精饲料和多汁饲料的喂量,限制饮水,并保持乳房卫生。药物治疗包括止血药、抗生素和在贫血症状出现时的输血、补钙及补液。若止血剂无效,可尝试局部注射普鲁卡因或向乳房内注入过滤性空气以增加压力,制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