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33:黄淮冬麦区的高产新选择

2024-07-21 02:52:56 发布

在黄淮冬麦区,农民们迎来了一位新伙伴——淮麦33。这款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小麦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适应性,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淮麦33,一个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长达228天,与周麦18的熟期不相上下。它以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实的姿态,展现出了冬季抗寒的优良特性。春季起身拔节迅速,两极分化快,即使面对倒春寒,也能保持中等的耐性。而到了后期,淮麦33的耐高温能力尤为突出,为成熟期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形态上,淮麦33株高83厘米,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佳,株型紧凑,旗叶宽且上冲,叶色深绿,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质地坚硬,饱满度高,黑胚率低。这些特点不仅赋予了它良好的外观,更预示着它的高产潜力。

在产量上,淮麦33的表现更是令人瞩目。2011至2012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501.3千克,比周麦18增产4.7%;2012至2013年度续试,亩产更是高达507.1千克,增产幅度达到了9.9%。到了2013至2014年度的生产试验,亩产595.6千克,增产6.1%,这样的成绩无疑为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当然,任何品种都有其局限性。淮麦33在抗病性方面表现中等,对条锈病有中感,而对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则表现为高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病害的防治。

淮麦33的栽培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亩基本苗12万至18万苗,同时要注重防治相关病害。经过严格的审定,淮麦33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被推荐用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淮麦33,以其高产、适应性强、栽培技术明确的特点,成为了黄淮冬麦区农民们值得信赖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