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宁植3号”:江苏省的农业新星
在江苏省丘陵地区及平原旱地,一种名为“宁植3号”的小浆果类果树品种正在悄然崛起,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这个品种是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它以Arapaho和Hull为亲本,于2013年成功育成。“宁植3号”不仅适应性强,而且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在区域试验中,2012年“宁植3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16.96吨,相较于对照品种Hull(父本)增产6.21%,与Arapaho(母本)相比更是增产35.79%。到了2013年的生产性试验,其丰产期平均每公顷产量更是高达17.71吨,比对照Hull增产7.33%。这些数据无疑证明了“宁植3号”在产量上的优越性。
“宁植3号”是一种无刺灌木,直立性好,自然株高约2.5米,分枝数可超过30个,分枝长1~2米,分枝粗0.65厘米。6月上旬开始成熟,采果期约30天。浆果呈黑色,光泽亮丽,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5.0~6.0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11%之间,有机酸含量为0.8%~0.9%,口感甜美,品质上乘。
在栽培技术方面,“宁植3号”有以下几个要点:
1. 定植时间:秋季落叶至春季萌芽前,即1月初至3月上旬。
2. 合理密植:株行距250厘米×150厘米,每亩约种植180株。
3. 肥水管理:追肥以速效肥为主,每年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底和8月份进行。冬季开沟施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用量为1.0~1.5立方米/公顷。丘陵地区在伏秋干旱时,每10天需灌溉1次,平原或低洼地区则需注意雨季排涝,避免长时间渍水。
4. 搭架与整形修剪:栽后即可进行搭架,以篱壁式搭架为佳。架材高度约2米,架上拉2~3道12~14号(塑)钢丝。修剪包括果后去除枯死枝蔓和冬季修剪,去除枯死枝蔓在7月下旬进行,冬季整形修剪在12月上旬至2月上旬进行,每株留粗壮枝条10~20个,长度80~120厘米。
“宁植3号”以其高产、优质和易于管理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江苏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一品种有望在未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