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21:东华北与黄淮海地区的高产玉米新选择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沈玉21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成为东华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农民朋友的新宠。由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21,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沈玉21的诞生源于精心的品种选育,母本沈3336和父本沈3265的结合,带来了这一品种的独特特性。它在东华北地区的生长周期为129天,与农大108持平;在黄淮海地区则展现出99天的较短生育期,比农大108早熟4天,显示了其适应不同地区气候的能力。
该品种的幼苗特征明显,叶鞘紫红色,叶片深绿,花药黄色,株型紧凑,株高达到287厘米,穗位高129厘米,成株叶片数在21至22片之间。花丝粉红色,果穗呈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至18行,穗轴白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6克,这些特征都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病性方面,沈玉21同样表现卓越。经过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两年接种鉴定,它对大斑病和玉米螟具有抗性,对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具有中抗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其高抗小斑病、抗矮花叶病的能力。
在营养品质上,沈玉21的籽粒容重、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淀粉含量以及赖氨酸含量均达到了高标准,这些指标的测定结果由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哈尔滨的测试中心提供,确保了数据的权威性。
产量方面,沈玉21在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达到713.7公斤,比对照增产13.81%。在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5.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沈玉21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方面,沈玉21每亩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这一密度的设定有助于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从而提高整体产量。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沈玉21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山西、北京、内蒙古赤峰地区以及陕西延安地区春播,河北、安徽夏播。在种植过程中,需注意防治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沈玉21,不仅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更是高产、抗病、营养均衡的代名词,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