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单907:热带亚热带玉米种植的新选择

2024-12-17 02:52:50 发布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桂单907”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植的新星。这款玉米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玉20210101,正式亮相农业市场。

桂单907的成熟期仅需109.3天,相较于对照品种桂单162早熟1.1天,展现出了其快速生长的优势。幼苗时期,紫色的叶鞘和绿色的叶片构成了其独特的外观特征。成熟植株高达263厘米,穗位高106厘米,叶片数量达到20片,保证了充足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果穗呈长筒形,穗长20.1厘米,穗行数在14至18行之间,穗粗5.1厘米,籽粒黄色且质地坚硬,百粒重达34.0克,保证了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在抗病性方面,桂单907对大斑病、灰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表现出敏感,但对茎腐病具有抗性,对穗腐病和南方锈病则表现出中抗性。这要求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此外,其籽粒的容重为786克/升,粗蛋白含量9.04%,粗脂肪含量4.89%,粗淀粉含量74.64%,赖氨酸含量0.29%,这些营养成分的均衡比例,使其成为饲料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

产量方面,桂单907在2019至2020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585.7千克,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7%。202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8.6千克,同样比对照增产7.7%,显示出其稳定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种植密度建议为3300至3500株/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至2.0吨/亩或氮、磷、钾各3至6千克/亩。追肥时,氮肥1.5至2.0千克/亩,磷和钾各1.0至1.5千克/亩。大喇叭口期施氮5至7千克/亩,磷和钾各1至2千克/亩。同时,要及时灌水或排水,确保果穗苞叶变黄后及时采收,并晒干或烘干至安全水分。

风险提示中提到,要注意防治蛴螬、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等虫害,以及大小斑病、灰斑病、纹枯病、锈病、茎腐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等病害,特别是在纹枯病、大小斑病高发区要特别重点防治。

最终,桂单907以其出色的表现通过了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肇庆除外)、贵州省(紫云除外)与广西接壤的低热河谷地带,以及云南省文山、红河、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州市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的热带亚热带玉米区种植。这无疑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一个高产、抗病、营养丰富的新品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