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12:玉米界的新宠,高产抗病的农业新星》
在农业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玉米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的改良和优化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的重点。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名为“正大12”的玉米新品种,它以其高产、抗病、易于管理等特性,成为了许多农民的新选择。
品种背景:
“正大12”是由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杂交玉米品种。它的诞生源于CTL34母本与CL40037-10(CTL12)父本的完美结合,原代号为CT99A12。这一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甘审玉2008001,标志着其正式通过了严格的品种审定程序。
生长特性:
“正大12”的植株特征十分明显,幼茎呈现浅紫色,全株拥有22片叶子,株型半紧凑。株高可达286厘米,穗位高134厘米,雄穗分枝数在6到11个之间,花药为黄色,花丝则是浅红色。果穗呈锥形,穗长18.9厘米,穗粗5.8厘米,穗行数达到16.5行,每行平均有39.4粒。穗轴为红色,出籽率介于77.4%到81.4%之间,籽粒为黄色,硬粒型,千粒重在329.5到345.9克之间,容重高达792克/升。在营养成分上,它含有10.15%的粗蛋白、4.34%的粗脂肪、76.04%的粗淀粉以及0.33%的赖氨酸,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饲料和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料。此外,“正大12”的生育期约为130天。
抗病性:
“正大12”在抗病性方面表现突出,经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的接种鉴定,它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同时对矮花叶病和红叶病也具有抗性,虽然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稍弱,但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
产量表现:
在2002至2003年的甘肃省玉米品种区试中,“正大12”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20.1公斤,其中2002年产量为682.7公斤,较对照中单2号增产33.1%;2003年产量为752.1公斤,比对照沈单10号增产1.4%。在200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659.8公斤,虽然略低于对照沈单10号,但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960公斤,显示出其在不同年份和条件下的稳定高产潜力。
栽培要点:
为了确保“正大12”的高产,建议每亩种植密度为4400株左右。在底肥方面,每亩可施用1000-2000公斤的农家肥或50公斤以上的N.P.K三元复合肥。追肥时,在玉米4-5片可见叶时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10-12片可见叶时每亩施用尿素20公斤。在抽雄吐丝期,可视植株长势每亩施用尿素2.5-5公斤。同时,通过拌种或包衣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治丝黑穗病。
适宜范围:
“正大12”适宜在甘肃省中部、陇东、天水、武威等地区种植,特别是在玉米丝黑穗病不常发的地块,它能够展现出更好的生长表现和产量。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正大12”不仅在产量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同时在抗病性和管理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适应性。这无疑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高效的种植选择,有望成为未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