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观樾”:湖南茶区的新星茶树品种

2024-10-21 06:36:45 发布

在湖南茶区,一种名为“观樾”的茶树新品种正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潜力吸引着茶农和茶爱好者的目光。这一品种由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精心培育,黄飞毅、李赛君等育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从铁观音自然杂交后代中诞生。观樾以其小乔木型态、中叶类和迟芽种的特性,展现出了强大的生长势和中等的分枝密度,叶片呈窄椭圆形,绿色且先端尖锐。

观樾的开采期通常在3月中下旬,而1芽2叶的盛期则在3月下旬。它的发芽密度中等,茸毛较少,这使得它在制茶时能够保持较高的品质。观樾的花瓣为白色,子房带有茸毛,雌蕊等高于雄蕊,这些特征都为它的独特风味奠定了基础。

在制茶方面,观樾的表现同样出色。制成绿茶时,外形紧结、翠绿且带有毫毛,汤色嫩绿明亮,散发着清栗香,滋味鲜爽;而制成红茶时,则紧结、乌润、稍带金毫,甜香中带有果香,滋味甜醇。此外,观樾的茶多酚含量为22.10%,氨基酸含量4.44%,咖啡碱含量3.52%,水浸出物含量37.83%,这些成分的比例为观樾的高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观樾不仅在口感上表现优异,还在抗病性和抗逆境能力上展现了出色的表现。它对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茶饼病有中等抗性,同时对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等害虫也有一定的抵抗力。此外,观樾还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这使得它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稳定生长。

在产量方面,观樾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第1生长周期亩产达到890.4千克,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150.00%;第2生长周期亩产895.1千克,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44.30%。这样的产量表现,无疑为茶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栽培观樾时,需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并在12月至次年2月进行种植。种植密度建议为单行双株140厘米×33厘米,或双行双株150厘米×33厘米×33厘米。幼龄茶园需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高度分别为15、30、45厘米。此外,分批留叶采摘和采养结合的管理方式,以及常规茶园栽培管理,都是保证观樾健康成长的关键。

观樾适宜在湖南茶区冬季种植,但作为迟芽种,建议合理搭配早生品种以优化茶园的整体生产结构。这种新品种的茶树,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强大的适应性,正在成为湖南茶区的新宠,为茶农和茶爱好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