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审小麦新品种:丰收的希望,种植的指南
随着秋收的尾声,农民朋友们又开始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2018年,国家审定了一批新的小麦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为不同地区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下是一些2018年国审小麦新品种的详细信息,它们将为您的丰收带来希望。
1. 国审麦20180041:这个品种是半冬性的,全生育期231天,株高80.6厘米。虽然对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星病高感,但中抗条锈病。在黄淮冬麦区南部的河南省平原灌区、陕西省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的高中水肥地块表现出色,平均亩产535.2至578.1公斤。
2. 国审麦20180069: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53天,株高82.5厘米,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敏感。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的中等肥力以上的水地,平均亩产551.0至571.2公斤。
3. 国审麦20180036:半冬性,全生育期230天,株高85.9厘米,对条锈病、黑星病、叶锈病、白粉病高感,中感纹枯病。在黄淮冬麦区南部的河南省平原灌区、陕西省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的高中水肥地块,平均亩产547.1至581.5公斤。
4. 国审麦20180048:弱春性,全生育期228天,株高79.2厘米,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高感,中感黑星病、纹枯病。在河南省平原灌区、陕西省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的高中水肥地块,平均亩产541.5至560.2公斤。
5. 国审麦20180076:春季品种,全生育期89天,株高92厘米,抗倒伏性好。虽然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但中感根腐病,中抗叶锈病,高抗茎锈病。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平均亩产301.8至393.9公斤。
6. 国审麦20180054: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株高84.4厘米,株型紧凑,茎弹性一般。对条锈病、叶锈病、黑星病和纹枯病高感,中感白粉病。在黄淮冬麦区北部的山东省各地、河北省保定、沧州南部及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临汾地区,平均亩产578.3至627.9公斤。
7. 国审麦20180049:半冬性,全生育期242天,株高83.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强度好,抗倒伏。对叶锈病、白粉病和黑星病高感,中等纹枯病和慢条锈病。在黄淮冬麦区北部的山东省各地、河北省保定、沧州南部及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临汾地区,平均亩产587.8至628.1公斤。
8. 国审麦20180002:春季品种,全生育期187天,株高83.8厘米,株型紧凑。中感白粉病和黑星病,中抗条锈病,高抗叶锈病。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湖北十堰,平均亩产377.2至372.7公斤。
9. 国审麦20180040:半冬性,全生育期233天,株高78.6厘米,株型稍松散,茎弹性好,抗倒伏。对白粉病和黑星病高感,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抗条锈病。在黄淮冬麦区南部的河南省平原灌区、陕西省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北的高中水肥地块,平均亩产533.1至575.8公斤。
10. 国审麦20180077:春季品种,生育期107天,株高93.4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一般。对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黄矮病高感,中抗条锈病。在西北春麦区宁夏黄灌区、内蒙古巴盟灌区、青海乐都、海西、甘肃武威、酒泉、新疆博乐,平均亩产531.0至530.6公斤。
这些新品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