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上的绿色奇迹——云粳26号
在云南省的高原上,稻农们正迎来一个新希望——云粳26号。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水稻品种,而是一个经过精心选育,能够适应云南高原特殊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它的背后,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辛勤工作,以及苏振喜等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云粳26号,一个由云粳优5号和云粳12号杂交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它的出现,为云南的稻农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它的全生育期为171天,植株紧凑,株高约98.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9.72万。它的穗粒数和结实率都相当高,分别达到了103.2粒和82.06%,而千粒重则为24.87克,这意味着它在产量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米质方面,云粳26号同样表现出色。它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都达到了高标准,分别为83.2%和74.8%。而且,它的整精米率也高达73.2%,粒长5.2mm,长宽比1.9,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它作为优质稻米的潜力。此外,它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较低,透明度达到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9.2%,蛋白质含量8.0%,综合评价达到了国标3级。
在抗性方面,云粳26号同样不让人失望。它对稻瘟病有着良好的抗性,虽然对白叶枯病稍显敏感,但它的耐寒性非常强,这使得它在云南的多变气候中也能稳定生长。
产量表现上,云粳26号在2007至2008年的云南省中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657.9千克,虽然略低于对照组,但其增产点次率却达到了41.67%。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682.1千克。这些数据都表明,云粳26号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高产品种。
云粳26号的适宜种植区域为云南省海拔1500-1800米的粳稻区。在这里,它能够发挥出最佳的生长潜力,为稻农们带来丰收的喜悦。随着云粳26号的推广,我们期待它能够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绿色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