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如何影响斑马鱼?— 云南农业大学的新发现
2024-06-24 15:53:11 发布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团队最近在微塑料对淡水鱼黏膜免疫毒性效应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这项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型,揭示了微塑料,被称为“水中的PM2.5”,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危害。聚乙烯,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特别是在紫外线强烈的高原地区,容易降解成微塑料,这些微塑料不仅与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相互作用,还可能在食物链中累积。
高宇副教授的团队发现,聚乙烯微塑料能够改变斑马鱼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增加肠道感染的可能性,同时激活肠道的免疫反应,产生黏膜免疫球蛋白。通过分析鱼类的鳃、皮肤和肠道,研究团队观察到微塑料在肠道中的富集现象,并通过粪便排出,这一过程不断摩擦肠壁,导致肠道肌层变薄,加剧了黏膜损伤,引发炎症。
此外,微塑料的暴露还降低了斑马鱼肠道中杯状细胞的比例,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在为期7天的实验中,暴露于1000微克每毫升聚乙烯微塑料的斑马鱼,其肠道中的机会致病菌相对丰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免疫球蛋白在黏膜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微塑料的摄入导致斑马鱼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受损,若超过7天,炎症可能进一步加剧。由于斑马鱼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它们体内的微塑料可能对更高层次的消费者造成影响。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微塑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提醒我们关注微塑料污染的广泛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