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如何跨越经典力学的局限?
在现代科学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浪潮中,医学似乎还停留在经典力学的岸边。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上,专家们呼吁,医学研究需要突破传统边界,与理学、工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深度融合,以预见性的高度加强科研。正如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所指出,医学的发展受限于我们对机体和疾病的认识,而基础研究的深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强调,医学研究不仅要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更应通过跨学科的共融建立强大的基础。专家们认为,医学基础研究的创新性和颠覆性,依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生命科学认知的深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原创和自由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升我国医学基础研究的实力,引领科技创新的方向,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正如潘建伟院士所言,智能手机中蕴含的诺贝尔奖成果,凸显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董尓丹院士也提到,医学领域的创新,如基因治疗,同样蕴含着多项诺贝尔奖成果,基础医学是医学创新的源泉。
詹启敏院士比喻说,生命科学和临床疾病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下的基础科学问题需要多学科的联合研究来破解。王辰院士也提出,现代医学的基础研究应超越生理、生化、生命科学的范畴,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融。
刘登峰专员指出,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要提出并解决真正的问题。董尓丹院士提到,从基础研究到重大创新产品转化需要15-20年的时间,这表明基础研究的长远意义。
王辰院士还指出,医学基础研究的投入应被视为最佳投资,而非消耗。现代技术,如AlphaFold2预测人类蛋白结构的能力,为医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为原始创新迎来了历史机遇。
韩启德院士认为,系统论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医学基础学科的研究方法,产生全新的范式转变。詹启敏院士提到,生命科学领域是最可能产生重大创新突破的领域。
专家们认为,通过基础科学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将为医学基础研究探索出更多模式和路径,产生颠覆性的认知成果。董尓丹院士强调,医学基础研究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头,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