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甜2号——黄淮海区域的甜玉米新星

2024-08-08 03:19:12 发布

在黄淮海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种名为“郑甜2号”的甜玉米品种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产量表现,赢得了农民和消费者的青睐。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郑甜2号以其母本郑超甜TT03和父本郑超甜TH02的优良基因,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特性。

郑甜2号的幼苗以绿色叶鞘和叶片为标志,成株叶片数达19片,株型平展,株高236厘米,穗位高106厘米,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其果穗呈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4.2行,穗粗4.3厘米,行粒数39.7粒,百粒重25.0克,籽粒黄色,穗轴白色,籽粒深度1.50厘米,这些特征使得郑甜2号在视觉上就给人以丰收的期待。

在抗病性方面,郑甜2号对大斑病和茎腐病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但对黑粉病和弯孢菌叶斑病则有较高的抗性,对玉米螟也有良好的抵抗力。这使得郑甜2号在种植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病虫害的挑战。

在品质评价上,郑甜2号的鲜穗感官品质、气味、色泽、甜度、风味、柔嫩性和皮薄厚均达到了2级,符合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食用体验。

产量方面,郑甜2号在2001至2002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鲜果穗亩产分别为716.4公斤和606.9公斤,显示出稳定的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郑甜2号适宜在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栽培,种植密度为3800~4200株/亩,并需注意与其他类型玉米隔离,以防治病虫害。

国家品审会的审定意见进一步确认了郑甜2号的品质和适应性,推荐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的夏玉米区种植,但提醒在矮花叶病重发地块慎用。

郑甜2号,不仅是黄淮海区域的农业新宠,更是农民增收和消费者享受美味甜玉米的可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