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银2号:淮南地区棉花种植的新选择
在安徽淮南地区,棉花种植者们迎来了一个新伙伴——荃银2号。这款中熟春棉杂交品种,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
荃银2号,由安徽荃银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精心培育,拥有审定编号皖棉2008002。它源自MY-4和MQ-41的优良基因组合,展现出了紧凑的株型和塔型结构,茎秆光滑无毛,铃呈卵圆形,这些特征不仅美观,更有助于提高其生长效率。
在2005年和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荃银2号表现出了较短的生长周期,全生育期仅123天左右,比皖杂40早熟1-2天。它的高度约为120厘米,株果枝数约18台,单株结铃数可达28个,平均单铃重约6克,衣分约为40%,籽指约10.9克,霜前花率高达94%。
在抗性方面,荃银2号同样表现不俗。2005年它对枯萎病有较强的抵抗力,2006年更是显示出高抗性。尽管对黄萎病的抗性有所波动,但整体表现仍然令人满意。
品质上,荃银2号的纤维长度保持在29.6毫米,整齐度指数在84.7%至85.3%之间,断裂比强度达到30.6至30.8cN/tex,马克隆值介于4.6至5.1,这些数据均显示了其纤维的高品质。
产量方面,荃银2号在2005年和2006年的区试中,亩产皮棉分别达到90公斤和116公斤,较对照皖杂40分别增产7.9%和11.3%。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更是达到了97公斤,增产幅度高达15.4%。
作为转基因杂交棉,荃银2号拥有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07)第132号,获准在淮南地区种植。然而,不同条件下的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推广者在推广地区进行示范和技术指导,确保使用者了解荃银2号的特性,并掌握适宜的栽培技术和防治方法。
荃银2号,不仅仅是一个品种,更是淮南地区棉花种植者们提高产量、优化品质的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