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22:河南新乡的农业瑰宝,丰收的希望

2024-10-16 02:31:54 发布

在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的精心培育下,新稻22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这款稻米品种,以其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01,向世人展示了它的非凡实力。

新稻22是一种常规粳稻,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59.5天,比豫粳6号稍晚成熟。它的株型紧凑,株高约98.2厘米,剑叶短而挺立,叶色稍深,成熟时落黄良好。每亩基本苗约6.6万株,最高分蘖可达28.5万株,有效穗数为20.9万头。穗长16.3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为122.6粒,实粒数104.8粒,结实率高达85.2%,千粒重为26.7克。

在抗病鉴定方面,新稻22展现了出色的抗性。2011年,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其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新稻22对叶瘟具有0级的抗性,对穗颈瘟有3级的感染性,对纹枯病有R级的抗性。同时,它对白叶枯病的代表菌株浙173、JS-49-6均表现出3级的中抗性,对PX079表现出1级的抗病性,对KS-6-6表现出5级的中感性。

品质分析上,新稻22同样表现优异。2011年,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出糙率为84.8%,精米率为76.7%,整精米率为73.2%,垩白粒率为3%,垩白度为0.3%,直链淀粉为15.2%,胶稠度为55mm,粒长为5.2mm,粒型长宽比为1.8,透明度为1级,碱消值为6.0级。这些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优质稻米一级标准。

在产量表现上,新稻22同样不负众望。2009年的省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中,14个试验点均显示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68.9kg,比豫粳6号增产9.3%。2010年续试,13个试验点均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70.3kg,比豫粳6号增产17.1%。2011年的省生产试验中,7个试验点均增产,平均亩产稻谷530.8kg,比豫粳6号增产7.0%。

新稻22适宜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及南部籼改粳稻区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合理的栽插方式和田间管理。在播种时,麦茬稻栽培应在4月底至5月初进行,南部稻区可推迟到5月中下旬。湿润育秧,亩播种量为30-35kg,秧龄控制在35-40天。栽插时,中上等肥力地块的栽插规格为13cm×25cm,每穴3-4苗;高肥力田块行距可增大至13.3cm×30cm,每穴2-3苗。田间管理上,每亩总施肥量折合纯氮约17kg,早施重施分蘖肥,结合浅水促早发快发,提高穗数,重施促花肥,适量施用保花肥。水浆管理要薄水栽秧,前期浅水促苗,够苗适当晾田,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避免大水长期浸泡。同时,要积极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穗颈瘟等病虫害。

新稻22,不仅是河南新乡农业科学院的骄傲,更是农民朋友丰收的希望。它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产量,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