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如何有效预防与治疗?
2024-06-27 06:03:57 发布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通常由于泌乳奶牛体内糖分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和酮体积累。症状包括消化问题、酮体水平升高、体重下降和产奶量减少,尤其影响3至6胎的高产乳牛。该病全年都可能发生,但冬季更为常见。诱因包括饲料不足、营养不均衡、饲料品质差或精料过量,以及矿物质缺乏等。
治疗奶牛酮病的方法包括替代疗法,如使用葡萄糖或果糖静脉注射;激素疗法,适用于体质较好的病牛,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以及其他疗法,如水合氯醛、氯酸钾和半胱氨酸等。此外,辅助治疗还包括碳酸氢钠注射和使用健胃剂。
预防方面,奶牛产前应保证中等能量水平的草料,增加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碎玉米和大麦片,同时确保蛋白质水平达到16%。优质青干草的使用量应占日粮的至少三分之一。产后,应提供更多优质青干草和草粉,并补充维生素、钴和磷等矿物质。
对于酮病高发牛群,尤其是泌乳早期奶量增加迅速或产奶量高的母牛,应早期监测产奶量变化,并进行尿液和乳汁中酮体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易感牛群可以在产犊后每日口服丙二醇或丙酸钠,连续10天,以预防酮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