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麦11号:抗寒高产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024-12-08 03:19:14 发布

涡麦11号,一个由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精心培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以其卓越的抗寒性和高产潜力,在沿淮、淮北地区展现出了巨大的农业价值。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皖麦2016003,其育种人同样来自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融合了莱州953和AK58的优良基因,为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

涡麦11号的幼苗半匍匐,叶片中等,越冬期展现出良好的抗寒性。它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快。株型半紧凑,弹性好,蜡粉中等,旗叶斜举,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到角质,饱满度好。在区域试验中,平均株高86厘米,亩穗数41万,穗粒数32粒,千粒重46克,全生育期约226天,与对照品种相当。

在抗性方面,涡麦11号表现不俗。2013年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和纹枯病;2014年中感白粉病,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这表明涡麦11号在面对常见小麦病害时,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品质方面,2013年的品质分析显示,容重806克/升,粗蛋白14.43%,湿面筋32.0%,面团稳定时间9.3分钟,吸水率59.1%,硬度指数67.0。2014年的品质分析结果也相似,显示出涡麦11号在品质上的稳定性和优越性。

产量表现上,涡麦11号在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中亩产483.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2013-201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9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6%;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24.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3%,显示出其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的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播期10月5-25日,基本苗12-14万/亩,平衡施肥,氮肥后移,后期病虫防治。播种深度3-4厘米,旋耕后耙实或镇压,确保土壤上虚下实。

综上所述,涡麦11号以其抗寒性、高产潜力和良好的品质表现,成为了沿淮、淮北地区小麦种植的优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