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单305:内蒙古农科院的玉米新宠,产量与抗性双丰收
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一直是农民朋友们的心头好。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由内蒙古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内单305。这个品种不仅在产量上有着显著的提升,更在抗病抗虫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内单305的诞生,是科研人员们多年辛勤工作的结果。它以自选系MZY为母本,自选系MZ4为父本,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这种玉米的幼苗叶片深绿,叶鞘深紫色,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势头。成熟植株株高可达280至290厘米,茎粗2.1至2.3厘米,叶数21至22,株型半紧凑,叶片宽大,波曲适中,穗柄长7至8厘米,穗茎夹角约20度,苞叶长度适中。
雄穗分枝数9至11个,主枝直立,侧枝中度下披,外颖绿色,花药浅紫色,展现出雄穗的强健。而雌穗的花丝则为黄绿色,与雄穗相得益彰。果穗长20至23厘米,穗粗5.6至5.8厘米,穗行数18至22,行粒数35至40,穗粒数650至700,穗粒重220至250克,果穗呈长锥型,白轴,籽粒黄色,马齿型,粒深,百粒重37至39克,出籽率约84%。
品质方面,内单305的籽粒含粗蛋白8.97%、粗脂肪3.97%、粗淀粉73.78%、赖氨酸0.27%,容重达到701克/升,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优良的品质。
在抗性方面,内单305同样表现出色。2006年的人工接种和接虫抗病虫鉴定结果显示,它对玉米螟具有抗性(4.6R),对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均表现出中抗以上的特性。
在产量试验中,内单305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组玉米预备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859.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7.1%。2006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94.1公斤和805.0公斤,均比对照郑单958有显著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内单305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它特别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区种植,这些地区≥10℃活动积温达到2850℃以上。
总而言之,内单305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成为了内蒙古地区农民的新选择。它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是内蒙古农科院为农业发展贡献的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