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米荞1号”:四川苦荞新品种的丰收秘诀

2024-12-09 03:52:48 发布

在四川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米荞1号”的苦荞新品种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广泛关注。这一品种由成都大学和西昌学院联合研发,它不仅是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更是农业创新的成果。

“米荞1号”的诞生源于对传统苦荞品种“旱苦荞”的改良。2004年,科研人员采用60CO-γ射线和化学诱变剂EMS对种子进行处理,从变异群体中精心挑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的加代选育,终于培育出了这一中晚熟品种。它的全生育期大约100天,幼苗叶片呈戟形,叶色浓绿,株型紧凑,株高可达124厘米,茎杆绿色,平均主茎分枝4.2,花淡绿色,单株粒数139粒,单株粒重2.49克。籽粒短锥、褐色、粒饱满,种壳簿,易于脱壳制米,千粒重14.9克。

“米荞1号”不仅外观吸引人,其内在品质同样出色。它具有强大的抗病性,抗倒伏,不易落粒,耐旱、耐寒性强。四川省品质测试中心的测定显示,其芦丁含量高达2.40%,粗蛋白含量13.70%,籽粒出粉率在75-80%之间。

在产量表现上,“米荞1号”同样不负众望。2007年和2008年的试验中,它分别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7.2%和12.3%,显示出了其卓越的增产潜力。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141.4公斤,比对照增产9.3%。

栽培“米荞1号”需要遵循一定的要点。春播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10日,秋播时间为8月25日至9月10日。根据土壤肥力,使用农家肥和磷肥作为基肥,合理密植,采用开厢条播或小穴点播的方式。亩播种量为5-6公斤,亩留苗14-16万苗,苗期3-4片叶时,每亩使用3-5公斤尿素提苗。当籽粒有75%左右成熟时,应及时收获。

“米荞1号”适宜在四川苦荞麦种植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丰收的希望。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也将为四川乃至全国的苦荞产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