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紫木耳的栽培奥秘:从菌株筛选到丰收秘诀
探索紫木耳的栽培之旅,我们从菌株的精挑细选开始。选择具有分解和抗杂能力、菌丝强壮、生长迅速、产量高的菌株,例如草油1x2,是成功栽培紫木耳的关键。原种的长势要强,纯度要高,菌脊要短,这是确保后续生长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到袋装紫木耳配料的环节。配方包括3360草屑(作物秸秆或杂草粉碎成粗木屑,单独或混合使用)占79%,麸皮(或米糠)占10%,玉米粉占5%,石灰占3%,复合肥占1.5%,石膏占1%,以及0.5%的其他成分。将这些成分均匀混合,加水至含水量达到60%-65%,然后建堆发酵5-7天,期间若温度升至60-65摄氏度,则需要翻堆2-3次。发酵完成后,就可以装袋,袋子的尺寸为15厘米x40厘米。
接种环节紧随其后。在常压(100-105摄氏度)下,将料袋蒸煮10-12小时。待料袋温度降至30摄氏度时,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在接种箱(室)内进行接种,采用双头接种法,并确保接种后的密封。
真菌管理是栽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将接种材料袋移入室内,整齐堆放,避免光照和病菌。在3-4月,若温度低于黑木耳菌丝生长所需,需采取保温加热措施,保持物料温度在26-28摄氏度。菌丝喂好后,在自然温度下培养。若菌丝生长缓慢,可以用针锥子在菌丝生长部位打一些微孔来增加氧气。经过30-45天的培养,菌丝可以充满袋。1周后转入耳管。
耳场的准备同样不可忽视。耳朵可以放置在阴凉、通风、排灌方便的地方,如屋前屋后、果园、林地、菜地。如果没有自然遮阳条件,需要搭建2米高的遮阳支架。覆土栽培紫木耳时,将产生细菌的袋子排放到距离边界2厘米的地方,袋口用已经填好的沃土填充,材料表面覆盖2厘米厚的无菌沃土,并覆盖薄膜保湿。5-7天后,菌丝可以长到土里,此时浇一次水。几天后,土表会出现耳芽。控制好温湿度,加强通风,15天后耳片成熟,要及时采收。
紫木耳的栽培技术还包括每潮黑木耳采收后的管理。停水养菌数日,然后补水追肥,管理下一潮。这样,可以连续采集4穗,效率可达120%-150%。紫木耳的栽培,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