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春豆31:长江流域的高蛋白春大豆新选择
南春豆31,一个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大豆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特性在长江流域春大豆种植中崭露头角。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20041,是经过严格审定的优质品种。
南春豆31以其高蛋白含量和较短的生长周期而著称。它的生育期平均为95天,比天隆一号早熟一天,这意味着它能更快地为农民带来收获。株型紧凑,株高约49.2厘米,有效分枝2.4个,单株有效荚数达到25.8个,单株粒数50.6粒,单株粒重12.7克,百粒重25.5克。这些数字背后是南春豆31的高产潜力。
在外观上,南春豆31的叶片呈椭圆形,花朵为紫色,覆盖着棕色的绒毛,而籽粒则是扁椭圆形,种皮黄色且微光,种脐为淡褐色。这些特征不仅使得南春豆31易于识别,也为其在田间的表现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在抗病性方面,南春豆31对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表现出中等敏感性,对炭疽病也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病害的防治。
南春豆31的产量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在2017至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188.0千克,比对照天隆一号增产0.6%。尽管在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75.7千克,略低于对照天隆一号,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高产大豆品种的地位。
栽培南春豆31时,需要遵循一些技术要点。首先,适时播种至关重要,建议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进行。其次,种植密度也需注意,净作亩植密度应在1.5至1.7万株之间。此外,苗期需注意防治地下和叶面害虫,花荚期则需关注豆荚螟及鼠害的防治。在肥力较高的地块,还需注意防治倒伏。
综合以上特点,南春豆31以其高蛋白含量、较短的生长周期和良好的产量表现,成为长江流域春大豆种植的优选品种。它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北、江苏沿江地区以及湖南中北部等地区进行春播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种植选择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