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新突破:姬松茸福姬5号,健康与产量的双重丰收
在福建农业科学院的精心培育下,姬松茸“福姬5号”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食用菌界的新星。这一品种认定编号为闽认菌2013002,源自日本引进的姬松茸品种“J1”,经过60Coγ射线照射选育而成,展现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实力。
“福姬5号”的子实体形态多样,单生、群生或丛生,伞状菌盖直径平均达4.72厘米,厚度3.16厘米,菌肉厚度0.95厘米。其菌盖近钟形、褐色,表面覆盖着淡褐色至栗色的纤维状鳞片,而菌肉则为白色,受伤后微显橙黄色。菌褶离生且密集,宽度在8.5至9.5毫米之间。菌柄圆柱状,长度6.30厘米,直径2.19厘米,表面白色,从实心逐渐变为松至空心。
在营养成分上,“福姬5号”表现出色,子实体含有粗蛋白质37.10%、粗脂肪2.07%、粗纤维5.97%,镉含量仅为6.85毫克/公斤,氨基酸总量高达24.40%,品质优于对照品种“J1”。此外,实地调查显示,“福姬5号”在子实体和菌床上均未发现白色石膏霉、鬼伞菌等病杂菌危害,也未见线虫、螨类等虫害发生,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产量方面,“福姬5号”在莆田、仙游、顺昌、武夷山等地的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平方米产量达到7.43公斤,生物转化率高达27.8%,比对照“J1”增产30.58%,显示出其卓越的生产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福姬5号”适宜在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8月底至9月中旬播种。培养基配方科学,包括稻草、牛粪、碳铵、过磷酸钙、石膏和熟石灰等,经过严格的发酵过程,确保了培养料的适宜pH值和含水量。播种量和覆土材料的含水量也经过精确计算,以保证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最佳条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使得“福姬5号”能够在23℃至26℃的温度下茁壮成长,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至95%。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福姬5号”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产量高、品质优,且杂菌污染率及虫害危害程度与对照“J1”无明显差异,适宜在福建省栽培。经过严格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顺利通过认定。
“福姬5号”不仅是福建农业科技的骄傲,也是消费者餐桌上的健康选择。它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优异的产量表现和安全的栽培过程,成为了姬松茸品种中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