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33S”水稻的奥秘: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的创新成果

2024-08-05 03:51:22 发布

在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33S”的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异的产量表现脱颖而出。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2023,它属于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农业优势。

“33S”的株型适中,叶片直立,剑叶呈现出“长、直、窄、凹”的显著特点,这不仅赋予了它独特的外观,也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它的分蘖力一般,但播始历期在76至94天之间,显示出良好的生长周期控制能力。株高约85.7厘米,穗长在21.8至24.9厘米之间,单株有效穗可达8.4穗左右,穗总粒数在173.1至251.9粒之间,千粒重约24克,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33S”的高产潜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3S”在23.5℃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能够实现100%的花粉不育度和100%的不育株率,这为水稻的杂交育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柱头外露率为64.0%,其中双边外露率达到了17.4%,这进一步增强了其杂交的成功率。

在抗性方面,“33S”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苗瘟5级,穗瘟7级,白叶枯病3级,这使得它在面对常见的水稻疾病时能够保持较强的抵抗力。

米质方面,“33S”同样不逊色。糙米率达到79.5%,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8.6%,粒长6.0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6%,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41.0毫米,直链锭粉含量24.9%,这些指标都显示出“33S”的米质优良。

繁殖要点方面,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为“33S”制定了严格的生产程序,确保了其种子的质量和稳定性。无论是在海南冬繁还是湖南冷水串灌繁殖,都有详细的技术指导,以保证每亩繁殖产量能够达到300公斤以上。

最终,经过严格的评审,“33S”以其卓越的表现通过了审定,得到了官方的认可。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在水稻育种领域的专业能力,也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