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科6021:河北省冬麦区的新希望
在河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衡科6021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这个品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同培育,以其早熟、高产、抗病的特性,通过了冀审麦2016018号的严格审定。
衡科6021属于半冬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为237天,比传统的石4185品种早熟3天,这意味着农民可以更早地收获,为下一季作物的种植争取时间。幼苗呈半匍匐状,叶色深绿,显示出其旺盛的生长力。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约80.1厘米,穗呈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保证了良好的产量。
在产量表现上,衡科6021同样不负众望。2013至2014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559.8公斤;2014至2015年度,平均亩产525.0公斤;2015至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3公斤,展现了其稳定的高产潜力。
品质方面,衡科6021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3.54%,湿面筋含量为26.4%,吸水量为52.6毫升/100克,形成时间为1.8分钟,稳定时间为2.7分钟,容重为775克/升,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加工品质。
抗病性也是衡科6021的一大亮点。2013至2014年度,该品种中感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抗白粉病;2014至2015年度,高抗条锈病,近免疫叶锈病,中感白粉病,这为农民减少了因病害带来的损失。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衡科6021适宜在10月6日至15日播种,亩基本苗约22万。精细整地、施足底肥、足墒播种、播后镇压是保证播种质量的关键。冬前管理要培育壮苗,适当推迟拔节期肥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25公斤左右,重点浇好拔节水和灌浆水,全生育期浇水2次为宜。同时,要加强中后期小麦吸浆虫和蚜虫的综合防治。
综上所述,衡科6021以其早熟、高产、抗病和优良的加工品质,成为了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的理想选择,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