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治鱼类“溶血性腹水病”?
2024-10-21 10:00:07 发布
鱼类的“溶血性腹水病”是一种由孤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通常在水质肥沃、产量高的池塘中爆发。病鱼表现为腹部、鳍基部和眼下眶充血,严重时背部肌肉出现出血点。解剖后可见肠道微红、壁薄、易断,肠内充满液体,有时伴有腹腔积水。此病会导致鱼的食欲下降,甚至停食,并在数天内引发大量死亡,尤其在8-9月达到高峰。
防治策略包括:
1. 药物治疗:全池泼洒生石灰(20-25ppm)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ppm,5:2比例),可短期内减少死鱼,但可能复发。敌菌灵(0.6ppm)也有一定效果。内外夹攻法,即先泼洒生石灰或合剂,后加新水并投喂药饵,可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2. 调节水质:定期加注新水,每月施用生石灰一次,用量约每亩25公斤。
3. 预防重复感染:建立统一的防病治病制度,确保注排水系统分开,一旦发现死鱼,应立即处理,避免病菌传播。
这种病的传播性强,因此及时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以保护鱼类健康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