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麦2号——旱地小麦的希望之种
在河南省的丘陵旱肥地上,一种名为鹤麦2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鹤麦2号,这个由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豫审麦2011010的审定编号,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鹤麦2号是一种半冬性中熟旱地小麦,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232.3天,比洛旱2号早熟0.4天。幼苗半直立,长势壮硕,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耐瘠性较差,分蘖力较弱,冬季冻害较重。不过,一旦进入拔节起身阶段,它的两极分化快,株高可达80.6cm,株型半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优良,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产量构成上,鹤麦2号表现不俗,亩穗数可达36.8万,穗粒数33.7粒,千粒重42.3g。这得益于其长方型大穗和整齐的穗层,长芒白粒,半角质的特性,使得成熟落黄一般,但产量依然可观。
在抗性方面,鹤麦2号对白粉病和纹枯病有中等抗性,但对条锈病高感,对叶锈病和叶枯病则有中等抗性。在抗旱性方面,经过洛阳农科院的全生育期抗旱鉴定,鹤麦2号的抗旱级别为3级,表现出中等的抗旱性。
品质分析显示,鹤麦2号的容重为786g/L,蛋白质含量(干基)为15.78%,湿面筋为35.8%,降落数值为413S,吸水率为54.7%,形成时间为2.7分钟,稳定时间为2.3分钟,沉淀值为48.2mL,硬度为53HI,出粉率为64.8%。这些数据表明,鹤麦2号不仅在产量上表现优异,其品质也相当出色。
在产量表现上,鹤麦2号在2007~2008年度省旱地组区试中,平均亩产368.31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3.70%。在2008~2009年度续试中,平均亩产313.86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2.89%。而在2009~2010年度省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28.7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7.6%,显示出鹤麦2号在不同年份和条件下的稳定增产潜力。
鹤麦2号适宜在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播期和播量应控制在9月28日至10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3日左右,每亩播量12~16kg,保证基本苗13-18万/亩。田间管理上,亩施有机肥2000kg,尿素20kg,磷酸钙50~70kg,氯化钾7.5~10kg。小麦播后要及时镇压,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春季以镇压中耕为主。后期还需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和条锈病,以确保丰收。
鹤麦2号,这个旱地小麦的新品种,正以其出色的表现,成为河南省丘陵旱肥地种植的新选择,为当地农民带来希望和丰收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