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的绿色革命:垦农32号大豆品种的丰收故事

2024-08-21 05:36:29 发布

在黑龙江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垦农32号的大豆品种正在书写着农业的丰收传奇。它是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精心培育的成果,拥有黑垦审豆2009001的审定编号,原代号农大46542,是2000年通过哈5404母本与垦农18号父本的有性杂交,经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

垦农32号以其亚有限结荚习性,展现出90厘米左右的适中株高和分枝能力,白花、园叶、灰色茸毛的植株特征,以及籽粒百粒重约20克的优良品质。它的蛋白质含量平均高达38.11%,脂肪含量平均为22.51%,这些指标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更在抗病性上表现出色,能够抵抗灰斑病的侵袭。

在产量上,垦农32号同样不负众望。2006至2007年的垦区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公顷产量达到了2569.9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了11.5%。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公顷产量为2246.7公斤,增产幅度为5.8%,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它的高产潜力。

垦农32号的栽培技术要点同样值得关注。它适宜在5月上旬播种,采用“三垄”栽培法,栽培密度控制在30~33万株/公顷。此外,它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为中等或以上,需要施用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75~90公斤、氯化钾45~60公斤。在开花初期,进行一次叶面喷肥,8月10日左右喷施敌杀死或功夫等药液,可以有效防治大豆食心虫。

垦农32号的适应区域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垦区东部,这一区域的种植者们将从这一品种中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垦农32号,不仅是农业科技的结晶,更是黑龙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