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糯7号:重庆农业的骄傲,糯玉米的新星
在重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新型糯玉米品种——渝糯7号。它不仅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核,更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在众多糯玉米品种中脱颖而出。
渝糯7号的诞生,源自精心的品种选育。它的母本S147和父本S181,分别来源于多个优良品种的杂交,这为渝糯7号带来了强大的遗传优势。自2000年首次获得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可后,它在2003年又荣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证明了其品质与实力。
该品种的植株特征鲜明,幼苗叶鞘呈紫色,叶片和叶缘均为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2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药和颖壳的浅紫色,与红色花丝形成鲜明对比,而果穗的长锥型和白色穗轴,更增添了其观赏性。
渝糯7号的成熟周期为94天,相较于苏玉糯1号晚3天,但需有效积温2200℃。在抗病性方面,它表现出中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和中抗纹枯病的特点,但对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的抗性稍弱,需要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特别注意。
在品质检测中,渝糯7号的糯性、色泽被评为1级,感官品质、气味、风味和柔嫩性均为2级,虽然皮稍厚,但不影响其作为优质糯玉米的地位。其营养成分丰富,粗蛋白含量9.63%,粗脂肪含量5.52%,赖氨酸含量0.3%,粗淀粉含量高达70.64%,全部为支链淀粉,完全符合NY/T524-2002糯玉米标准。
产量方面,渝糯7号在2001至2002年的区域试验中,2001年平均鲜果穗亩产达到858.2公斤,比苏玉糯1号增产16.1%;2002年平均鲜果穗亩产799.1公斤,增产19.8%,充分展现了其高产潜力。
种植渝糯7号,适宜密度为3200~4000株/亩。在栽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矮花叶病、黑粉病、小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国家品审会的审定意见指出,渝糯7号适宜在浙江、上海、广西、安徽南部等地种植,同时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的平坝或浅丘地区,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陕西夏玉米区,也是鲜食糯玉米种植的理想选择。
渝糯7号,不仅是重庆农业科研的成果,更是中国糯玉米产业的一次飞跃。它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产量,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消费者带来了健康美味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