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早209:内蒙古的玉米新希望,高效抗病的早熟品种
在内蒙古广阔的土地上,玉米种植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名为“内早209”的玉米新品种,它是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精心培育而成的。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蒙审玉2012015号,代表了内蒙古在玉米育种领域的新成就。
内早209的诞生,源于对优良基因的精心选择和杂交。它的母本MU7-1源自加拿大的中早熟群体,而父本则是基于830×428的自交选育。这种杂交组合赋予了内早209独特的生长特性和抗病能力。
在田间,内早209展现出了它的魅力: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植株半紧凑型,株高达到252cm,穗位98cm。雄穗的护颖绿色,花药橙色,而雌穗的花丝也是橙色,这些都预示着它将带来丰富的产量。果穗长筒型,红轴,穗长17.1cm,穗粗4.6cm,单穗粒重158.0g,出籽率高达84.7%,这些都是高产的保证。
内早209的籽粒偏马齿型,黄色,百粒重29.7g,品质上乘。2011年的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显示,其容重736g/L,粗蛋白8.83%,粗脂肪4.45%,粗淀粉72.74%,赖氨酸0.29%,这些都是衡量玉米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抗病性方面,内早209同样表现出色。它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中抗性,对茎腐病高抗,对玉米螟也有中抗性,这使得它在田间管理上更加省心。
在产量表现上,内早209在2010年和2011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677.9kg和633.4kg,均比对照品种有显著增产。平均生育期113天,虽然比对照晚1天,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整体表现。
种植内早209时,建议亩保苗4200-4500株,并注意防治弯孢病。这个品种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10℃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地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希望。内早209,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内蒙古农业进步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