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晚籼12号:长江流域的高产水稻新星
在湖南的稻田里,一种名为湘晚籼12号的水稻品种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产潜力,更因为它在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优异表现。
湘晚籼12号,这个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原名9724在2001年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它的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3065,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市场,为农民带来新的种植选择。
作为籼型常规水稻,湘晚籼12号在长江流域南部的双季晚稻种植中表现出色,平均全生育期为117.2天,比传统的汕优46早熟3.3天。它的株高适中,株型整齐,成穗率高,穗型较小,籽粒细长,易落粒,抗倒性强,熟期转色好,这些特性使得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2万穗,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02.2粒,结实率高达86.4%,千粒重24.9克。
在抗病性方面,湘晚籼12号虽然对稻瘟病和褐飞虱的抗性较弱,但对白叶枯病具有中等抗性。这需要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注意防治措施,以确保产量和品质。
米质方面,湘晚籼12号表现优秀,整精米率达到50.6%,长宽比3.3,垩白米率仅为6%,垩白度0.7%,胶稠度59.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表现上,湘晚籼12号在2001年和2002年的区域试验中,虽然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所减产,但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65.2公斤,仅比对照减产0.24%,显示出其稳定的产量潜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虫。具体来说,湖南地区一般6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5~20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之内;移栽规格为16.7×20厘米,每穴插5~6苗,每亩插足10万株基本苗;重施有机肥,每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肥要配合施用;水浆管理要做到深水活棵、浅水保苗,后期湿润灌溉。
国家品审会的审定意见指出,湘晚籼12号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它适宜在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湘晚籼12号,以其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正成为长江流域农民的新宠。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加强,这一品种有望在未来的水稻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