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选山黧豆:四川丘陵的绿色宝库,农业新希望

2024-12-14 03:33:49 发布

在四川省的平坝和丘陵地区,一种名为南选山黧豆的作物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的农业面貌。这种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一年生豆科作物,不仅是绿肥、牧草的优选,还能作为杂粮使用,展现了其多功能性。

南选山黧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1年,当时南充市农科院从扁荚山黧豆群体中发现了一株变异单株,并通过系统选育,最终培育出了这一新品种。它的生长周期大约为230天,展现出有限结荚的习性和半攀缘的特性。这种植物的复叶顶端带有卷须,花朵呈蝶状,颜色为粉红色,株高在90至120厘米之间,分枝数在8至16个,株荚数在60至122个,荚粒数为3至4粒,千粒重达到62.5克。

南选山黧豆的营养价值同样令人瞩目。在盛花期,其鲜茎叶含氮0.53%、磷0.22%、钾0.42%,这些品质指标均高于中豌四号、紫云英、光叶苕子、箭舌豌等品种。这不仅意味着它是一种高效的绿肥作物,还能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营养。

在产量表现上,南选山黧豆同样不负众望。2007年的品比试验中,其平均亩产干籽粒达到93.3公斤、鲜草2034.4公斤,分别比对照扁荚山黧豆增产19.0%、17.2%。2008年在蓬安和顺庆的试点生产试验示范中,套作平均亩产干籽粒68.6公斤、鲜草1680公斤,分别比对照扁荚山黧豆增产10.7%、15.9%。

栽培南选山黧豆并不复杂。适宜的播种时间为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亩用种量为3至4公斤。收获时,种子成熟后应及时收获,若作为绿肥,则在盛花期翻埋。

南选山黧豆,这个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作物,不仅在产量和营养价值上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还因其易于栽培和多用途性,成为了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