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希望——浙粳11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骄傲
在浙江省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浙粳112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成为农民心中的明星。这个品种,原名ZH07-112,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共同培育,以其连作常规晚粳稻的身份,为稻农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浙粳112的产量表现令人瞩目。在2009年和2010年的省双季晚粳稻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506.4公斤和491.6公斤,相较于对照品种秀水63,增产幅度分别达到了6.6%和5.9%,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两年的平均产量为499.0公斤,比对照增产6.2%。2011年的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81.4公斤,比对照增产7.9%,这一成绩无疑给稻农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在特征特性上,浙粳112植株较矮,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立,叶色中绿,穗形较大,着粒紧密,谷粒呈圆粒型,谷壳偶尔有褐斑,颖尖无色,无芒。全生育期141.3天,株高94.7厘米,亩有效穗21.2万,成穗率78.2%,穗长15.5厘米,每穗总粒数132.4粒,实粒数108.3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5.2克。这些数据表明,浙粳112是一个生长周期适中、产量高、抗倒性强的品种。
在抗病性方面,浙粳112表现出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的特性。这意味着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稻曲病的防治,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经过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浙粳112的米质指标达到了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4等和5等,整精米率69.9%,长宽比1.7,垩白粒率53.0%,垩白度10.0%,透明度2级,胶稠度71.5mm,直链淀粉含量16.8%。这些指标显示,浙粳112不仅产量高,而且米质优良,是市场上的优质选择。
综上所述,浙粳112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优良的米质和适中的生育期,成为了浙江省粳稻区连作稻种植的理想选择。它不仅是农民丰收的希望,也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实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