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乡镇建起“共富工坊”
“今年我们继续聚力打造万亩花生种植基地,引导13个村集中连片种植花生12000多亩。”定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潇潇介绍说,在扩种本地花生品种的同时,还引进高产油食兼用型花生等。藕塘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吸引更多农户种植花生。农户种植本地小白沙花生,由镇级强村公司按亩产400斤、单价不低于市场价格实行“订单式”回购。
年种植花生1万多亩、年销售花生超5万吨的藕塘镇,是皖东地区最大的花生集散地,以前却长期停留在“收购花生、脱壳加工、卖花生米”的层面,利润微薄。怎样才能挖掘出藕塘花生的最大潜力?由于没有形成全产业链,附加值高的产业难以吸引过来。经过两次深入藕塘镇调研,定远县最终决定在该镇专门打造一个花生产业园。“到定远建厂,主要就是考虑这里的原料优势。”鑫藕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入驻花生产业园,租了两栋厂房建了5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花生糖、五香花生米、麻饼等十几个与花生有关的产品,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虽然气温渐高,但产业园里的多家企业都在忙碌地生产加工中。南京商人季松波正在车间里监督新下线的坚果质量。作为一名从事坚果产业十余年的专业人士,他告诉记者,正是同行的介绍才让他发现并迅速进驻这个产业园,乡镇以土地入股建好厂房,帮企业招好工人,自己只要投生产线便可以拎包入驻开工,省事方便。现在除了花生食品以外,他们还开发了十余种坚果零食,每天供应全国的食品批发商。
“一开始企业都很犹豫,但是通过招商引资,花生产业园的厂房反而不够用了,因为很多‘买全国卖全国’的企业也来入驻了。” 藕塘镇副镇长王国庆说。藕塘花生产业园目前已有?家企业入驻,全部达产后年创产值?亿元,年利税?亿元,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人,同时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花生约12000亩,形成一条从种植、采收、加工到农副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乡镇产业园不求高大上,初衷就是解决当地农产品的初加工、深加工问题,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王国庆说,加工企业入驻以后,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这给土特产带来了更大的增值空间。
企业的聚链式发展更加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花生的意愿,农户梅长兵说,“企业在我们这是订单式回购,我们按照企业要求种‘冀花113’,亩产高,企业回购价格高,一斤能收到4块5左右,亩均纯收入能达到2200以上,真是实现了坐在家门口数钱。”
藕塘花生产业园的成功,坚定了定远县发展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集中区)的决心。立足镇域农业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定远县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统筹布局,初步建成藕塘镇、二龙回族乡等14个乡镇乡村振兴产业集中区,形成以“一园一链”为格局、“园+链”为导向的产业模式。
2021年7月5日,在江苏省太仓县璜泾镇打拼近20年的管仕成,向前来调研的定远县领导说:“我们想回家。”5个月后,他便成功带着设备搬进了老家定远县张桥镇的轻纺产业园,创办了滁州市千丝露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而随着第一家企业的进驻,一家家与纺织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纷纷进驻轻纺产业园。
随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量入驻,进而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不仅降低了务工成本,同时带动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而增加农民在第二、三产业上的收入。“一天一百多,我一个月在家门口就能挣三四千块钱,比去外面打工强。关键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与孩子,还不误家中农活。”在纺织厂务工的女工们向记者诉说家门口就业的好处。
张桥镇是传统农业乡镇,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粮油。但定远在外从事纺织业的务工人员多达10万人。瞄准沪苏浙等地纺织企业外迁、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张桥镇规划打造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乡镇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1800多亩,于2021年开始全面建设,目前用地1522亩,引进苏州市盛泽镇、黎里镇和太仓璜泾镇等地的纺织企业39家企业,总投资约为48.8亿元。园区全面投产运营后,年产纺织品30亿米,年产值57亿元,年利税7000万元,可带动稳定就业5000多人。张桥轻纺产业园二期规划约1564亩,目前正在做区域性规划编制。
产业“无中生有”,乡村振兴有路。园区发展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张桥镇16个村集体共同成立了安徽兴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服务园区建设,每村每年将增收30万元;在家门口打工月均工资也能拿到1万元左右,包吃包住,这待遇以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凌晨三四点出门都有烧烤摊,周边80多个餐饮店经常满座……“光我们一个乡镇上的人就达到3万多,所以三产服务业也跟着兴旺起来。”张桥镇镇长刘相军介绍说。
近年来,定远县通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猪、鹅、虾、菌、草(秸秆)、牛”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的农业产业链。如今的定远县以园区为平台、发起招商攻势,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初步形成了以“一园一链”为格局、“园+链”为导向的产业模式,也推动定远各个乡镇在强了产业中富了乡亲。立足镇域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力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奋力承接长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