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种植”让农户种销不再犯愁
入夏后的几场雨,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虹溪镇的田野浸润得青翠欲滴。在虹溪镇招北村委会小西冲村制种玉米地里,一株株玉米苗尽情地伸展着叶片。眼下正值制种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一早,种植大户张东超用过早点后便赶到地里查看苗情。看着农田里长势不错的玉米苗,他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信心,“现在对玉米进行间苗、定苗,是为了以后抽雄期间能有一个更好的授粉率,防止玉米自花授粉。”见张东超在玉米地里转悠,在地边作技术指导的某种业公司工作人员陈思源说道。
6年前,该种业公司经研发单位介绍,与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下属的农业发展公司开展合作,到虹溪镇种植制种玉米。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为其提供返租土地、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服务。
“今年出苗率不错,我算了一下,今年产量预计亩产在650公斤左右,一亩地可以挣1100元左右。”张东超说。今年,他与种业公司合作,种植200余亩制种玉米。
张东超种植制种玉米的土地由种业公司免费提供,采收后进行收购和销售,收购定价为每公斤4元。在这个过程中,他只负责采收前的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而接下来怎么卖这件事,他不用操心。
这一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让张东超的心里踏实了不少。对于过去农业生产的辛苦,他深有体会,常常面临种植作物产量不稳定、市场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参与订单种植,不仅可以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销售价格、渠道都得到了稳定保障,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近年来,订单农业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随着虹溪镇制种玉米订单式的种植模式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户也参与进来。今年,该种业公司和农业公司双方深化合作,将订单生产制种玉米的范围推广至比邻虹溪镇的其他两个乡镇,面积有1100多亩。
打造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有力确保了农户“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