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集成示范 农民轻松种田
春和景明的四月天,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的智慧农场,插秧机徐徐驶过水田,不一会儿,一整个田块便完成插秧作业,机身后留下整齐又健壮的6行青青稻苗,如同棋盘上细密的网格,为农田铺满绿意。“要达到这种精密程度,农民需要超高水平的精耕细作,以往一个人一天最多就只能插一亩田,而现在用高效插秧机插秧,一天下来能插完40多亩秧苗,效率有了大大的提升。”种植大户黄振波正兴奋地分享喜悦,“去年种水稻大概每亩一季收获了800多斤,一般农户自己种,也就有500-600斤的样子,关键是省心省力。”
黄振波在粮食生产中“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转变,源于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在萍乡市,受气候和区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种植模式一般以“稻-稻-油”轮作或者双季稻为主。近年来,为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萍乡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科技集成示范为动力,聚焦“土地平整建设、机耕道路优化、农机适配升级”三大关键任务,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配套,全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标杆。
湘东区是国家级制种大县、国家杂交水稻制种之乡,为此,萍乡市充分立足种业优势,发挥“芯片”作用,在建成高标准农田范围内运用现代制种技术大面积制种,提高制种单产,常年保持在5万亩左右,依托天涯种业、江西龙安种业等龙头企业,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加快育种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同时针对种业生产特性,严密把控关键节点,实现全链条溯源,确保产出的每一粒种子都高产优质。
有了好种子,先进适用农机化的快速推广成了省力省心的关键。萍乡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兰海娇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经建成48个育秧中心,单季水稻育秧能力能达到22.37万亩。“集中育秧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一些成本,为此省市专门拿出项目资金,支持投资和建设集中育秧中心,鼓励基质本土化栽培。目前集中育秧每亩能减少10元的成本,仅在早稻生产季全市就可以为农民减轻500万元左右的育秧费用。”兰海娇介绍,萍乡市还配建了9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为粮食单产提升打好了装备基础。
为了将这些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真正和农民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萍乡一方面发挥示范带动的作用,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带动小农户,打造高产示范片。“今年我们计划建设粮油高产片67个。”萍乡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李鸣皓介绍,“同时,我们还计划通过举办粮油高产竞赛,对所有高产片进行测产评比,对完成了绩效目标,或者产量最高的高产片,给予奖励,争取今年总结推广一批适宜本地的高产技术集成模式。”
另一方面,萍乡市还注重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力量,围绕优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等,整市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采取“1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N个区域综合(特色)站”的方式,在全市5个县区建立服务范围覆盖多个乡镇的区域性农技推广站12个。“这些常年从事农技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就像医生一样,农户在种植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他们。”萍乡市农业农村局科学技术和农业资源环境科负责人周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