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迁移到保供中枢——北方农产品流通“超级枢纽”悄然长成
“辐射13个省、市、自治区,年交易额超过1400亿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之一,10年间,河北高碑店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已成为我国北方农产品流通的“超级枢纽”。
“10年前可不敢想能这么快让老乡们尝到来自南美的新鲜水果。”清晨五点,迁驻商户樊金锁指着装满鲜果的冷链货柜感慨由衷。作为最早响应疏解政策的香蕉批发商,他说自己不仅看中这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坚信“做生意必须要跟紧国家政策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把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他的业务已拓展至整个华北地区。
作为京冀两地政府共同谋划的重要民生工程,首衡高碑店市场不仅承接了北京外迁的果蔬批发交易产业,还后续陆续承接了干副、调料、粮油等其他批发交易产业。“目前,市场共有8700余家经销商和企业入驻经营,经营品类多达400余种,辐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山东等13个省、市、自治区。”据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介绍,2024年市场果蔬交易额1410亿元、交易量1910万吨,已连续三年位居中国农批市场百强排名第一。
为了让消费者可以抢“鲜”品尝,京津冀地区首条智利—天津车厘子直航快线于2024年1月顺利驶入天津海域,实现了车厘子从智利果园到京津冀市场一站式快捷冷链运输。靠泊、通关、接卸、发运,3个多小时后便可抵达首衡高碑店市场,随即通过京津冀鲜活农产品一小时流通圈,鲜灵灵端上三地消费者的餐桌。
2024年5月破土动工的智慧冷链二期工程,更将这座“城市大冰箱”的保鲜仓储能力,在原来基础上再增20万吨。届时在自动调节温度的智能冷库里,传感器不仅实时监测每颗水果的“呼吸”,区块链技术还将为每箱农产品都刻上“电子身份证”。
“整体建成运营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技术最先进、应急保供能力最强、智能化水平最高,集‘物资保供+智慧冷链’多功能于一体的永久性应急农产品仓储平台。”魏树俭表示,冷链物流体系的跨越式发展,也将进一步提高“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内生鲜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整体的“磁吸效应”也愈发显著。目前,市场周边不仅聚集了众多全国知名农业龙头企业,更是依托七大直播基地吸引135家大型电商企业入驻,形成涵盖种植、加工、物流、金融的产业生态圈。“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在高碑店全面推进河北保定高碑店铁路物流基地一级工程、智慧冷链物流园二期、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国际食品贸易港等重大项目,带动区域农产品流通效率,构建北方农产品流通‘超级枢纽’。”魏树俭着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