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硕果累累

2024-06-15 08:34:08来源:中国农网

为期5天的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充分展示了全国非遗特别是庆阳非遗的独有风采,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振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激发了全民干事创业热情,扩大了大美庆阳的知名度、美誉度,达到了以会扩影响、以会育品牌、以会展形象、以会扬美名、以会促发展的目的,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积极成果。

节会期间,主办方举办了开幕式、迎宾晚会、庆阳文旅融合发展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全国民俗文化邀请展、庆阳民俗文化精品展、非遗沉浸式体验示范活动、“和谐庆阳大舞台”群众文化展演、商贸展、庆阳民俗文化产品展、特色农产品展销、庆阳非遗美食品鉴等3大类16项活动。其中升级版的庆阳文旅新形象香宝宝闪亮登场,与世人共庆佳节,互送安康,成为节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众人受捧的“大明星”。非遗体验项目是今年的节会亮点和特色,让游客收获了更多沉浸式体验。组织开展的庆阳市第五届“金针花”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征集作品465件(套),评选出等次奖80个,优秀奖75个,进一步促进了本土旅游和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节会开幕式非遗演出、迎宾晚会、群众文化展演、全国香包艺术传承研修班、全国九省十城市书法篆刻作品联展、优秀非遗影视作品展播、全国著名作家庆阳采风交流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亮点纷呈、精彩不断,集中展示了庆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了红红火火的节会氛围。

本次节会共吸引马来西亚、加纳、巴基斯坦、阿联酋等8个国家,国内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台湾地区),和省内14个市(州)的1000多个参展商参加,布设展位近2000家,集中展示了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布贴画等多种非遗项目和世界以及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产品上千种。节会期间,现场观众达81.63万人次,实现总销售额5188.54万元。展馆现场通过“飞天小姐姐”“不倒翁”展演、巡游、抽奖等方式,发放小礼包1.5万件,使广大游客倍增欢乐、畅游庆阳。同时,通过强化宣传和组织嘉宾“非遗旅游”融合点考察等,累计吸引市内外游客29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8亿元,特别是端午节期间旅游花费超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餐饮、零售、网购、旅游等社会消费大幅度攀升,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节会期间,庆阳市围绕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精心筛选项目,引进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文旅融合发展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上,现场签约20个项目,签约总金额79.33亿元。各县(区)以节会为契机,加强对接交流,场外签约26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9.69亿元。节会期间,全市共签约46个项目,签约总金额99.02亿元,涵盖能源产业、数字经济、文旅产业、中医药产业、农业产业等多个领域,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开启了新的契机。

此次节会宣传工作,注重策划先行,实现了三大创新:创新宣传方式,新闻发布会首次增加了香包民俗文化展示展演;创新宣传载体,首次推出了庆阳“八个一”文旅宣介产品;创新宣传渠道,庆阳香包民俗文化首次亮相“兰马”赛事和“黄河大合唱”舞台。相比往届节会,宣传工作实现了三大突破:宣传媒体最多,4路外宣+10路内宣+1路网络达人,15路队伍唱响节会“大合唱”;宣传稿件最多,中省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强力推送,市内媒体实现质与量“双突破”,中省市县(区)媒体发布稿件5300多篇(条),全网总浏览量5亿+;宣传活动最多,文化文旅名人专家“香”约庆阳,多项文化大戏带来庆阳发展“高流量”。本届节会宣传,呈现出三大亮点:节会宣传浓墨重彩,“节会有什么”提前告知,“节会干什么”实时播报,每天有30多家中省市县媒体联合采访报道,日均推出报道稿件1100余篇(条);宣传产品出彩出新,《一见庆阳》品牌效应已经凸显,“香宝宝”IP形象成为庆阳新标识,“#香约庆阳”网络话题全网阅读量超亿次;整体宣传统筹兼顾,庆阳中心工作全方位呈现,县区亮点工作多角度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甘肃日报等中省主流媒体推出重点报道580多篇(条)。

此次节会遵循“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理念,强化了经营意识,通过利用节会资源多方融资,社会力量自主参与,在宣传氛围营造、展览展销、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筹资渠道多元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大大降低了办会成本。据统计,本次节会自主参与融资赞助企业21家,预约融资金额244.8万元,物资捐赠折合人民币179.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