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做出融合大文章
从土地撂荒、青壮外流的偏远山村,到三产融合、游人如织的乡村振兴样板,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小山村以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狠抓集体经济,在党组织引领下,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小山村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元主体”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成为贵阳近郊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清晨的小山村,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粮油加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地将刚收获的油菜籽送入生产线;石蛙养殖基地里,养殖户仔细查看智能监测系统数据,为石蛙生长保驾护航;民宿门前,村民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游玩攻略……曾经冷清的山村,如今正上演着人勤业兴的热闹景象。
“以前村里年轻人都往城里跑,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村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账上连买办公用品的钱都拿不出来。”小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清友感慨道。面对困境,小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秉承“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理念,因地制宜谋发展。
2023年,在村两委的牵头推动下,小山村成立了白云区金农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新采取“公司+村集体+村干部+村民+N”的模式,全面开启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征程。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走访调研,摸清村里资源,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党员干部主动承担起项目推进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凝聚起发展合力。通过开展种植和粮油加工业务,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小山村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小山村积极借力外部资源。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大学、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等专业团队纷纷伸出援手,指导引入仿生石蛙养殖技术。标准化养殖池与智能水质监测系统的建成,有效攻克青苔防治、温差应激等技术难题。养殖基地创新采用“保底价+市场价”双轨制,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为村民年均增收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小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87万余元,并通过分红形式回馈村民,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村民。
产业链单一化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乡村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缺乏足够的抵御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在小山村,粮油加工厂的建成,不仅延伸了产业链,还为乡村旅游增添新亮点。从油菜籽的筛选、炒制,到压榨、精炼,游客可以全程参观菜籽油生产全过程,直观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还能将健康香浓的本地菜籽油带回家。村里以自种的菠萝和李子为原料,开发出独家果酒产品。
“菠萝酒酸甜清爽,李子酒醇香回甘,深受游客喜爱。此外,村里还推出DIY果酒制作体验项目,游客亲手参与发酵、调配等环节,将山野风味封存成美好记忆。”张清友说。
在小山村,中草药种植园同样是特色产业链条延伸的代表,园内种植铁皮石斛、金银花、黄金等十几种草药,依托丰富的草药资源,小山村开发出草药识别研学、手工制作香囊、定制专属养生茶包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感受健康养生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带动了草药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每年3-4月,油菜花盛开,这里就变成一片金色海洋,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胜地。”村委委员张明瑶介绍,除了迷人的自然风光,小山村还推出草龙游园、花田相亲会、童趣写生大赛等一系列布依族特色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
依托龙洞水库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小山村将石蛙生态养殖、百亩油菜花田与布依族文化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研学、冬养生”的全季旅游动线。2024年油菜花盛开时节,金黄花海吸引八方游客,单日游客量峰值突破900人次。
在小山村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更能体验到浓浓的乡愁。“慕名港湾”和“朋悦小驻”两家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慕名港湾”由老屋改造而成,透过玻璃窗,美丽花田尽收眼底;“朋悦小驻”配备私人厨房,让游客体验家的温暖。“我们坚持用自家菜地的新鲜食材,为客人烹饪美食。”民宿老板张海杰自豪地说。在这里,游客还能品尝到辣子鸡、酸汤鱼等布依族特色菜肴,在味蕾的满足中感受地道的乡村风味。
如今,小山村从单一农耕到“农文旅商”四维联动,通过党建引领和多元主体合作,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无论是春日的油菜花海、夏日的西瓜田,还是石蛙养殖、果酒酿造和中草药种植,小山村以其独特的农旅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