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元的生姜变烂芋头!付完定金,卖家转眼就消失,他是如何维权的
交完定金却迟迟不发货玩起“失联”、买的生姜却发来了芋头……这样的事您在农产品采购中遇到过吗?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B2B交易平台,近期一亩田针对此类商品作假、欺诈、低价诱导等不良行为进行了重点打击,面向全品类,全面升级买家保障举措。
近几年,一亩田平台客服部就接到过不少类似的投诉,其中“生姜变芋头”事件就是一个货不对板、拒绝售后的经典案例。
王先生在批发市场经营着一家档口,主要卖生姜、芋头等农产品。一次进货,他在平台上看见一家刚开不久的店铺,生姜和芋头的价格十分实惠,于是和老板联系加了微信,视频看货后感觉质量还不错,就给对方转账了1000余元作为定金,约定剩余的3000多元尾款等收货后再付。
不久,卖家就发货了,王先生收货后,却发现货品中并无生姜,全部都是芋头,而且芋头坏烂情况非常严重,于是他马上联系卖家申请售后。没想到无论是电话还是微信,卖家都没有回复,无奈之下王先生联系了平台客服进行投诉。
了解到王先生的情况后,一亩田平台买家服务部立马介入进行处理,此时卖家却表示,自己对交易的事毫不知情,并且否认与王先生联系的微信是定金的收款和发货方。
在多次提醒卖家如提供虚假证言将被处罚,卖家却仍不改口的情况下,买家服务部详细核实了交易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细节和店铺情况,过程中发现,卖家竟然玩起了“真假手机号”的戏码:
第一,卖家在和各采购商的电话中,不主动提供自己的微信号,而是引导买家提供电话,再由他们添加对方,且接听电话的人经常变,因此当买家收货后出现问题向平台投诉时,无法提供证明和自己联系的微信就是平台商家的微信;
第二,王先生收到的货物上,发货单所显示的发货人手机号,并非商家在平台注册使用的手机号,因此无法证明发货方就是平台商家;
第三,该商家在平台预留的微信名片,经常更换头像和微信号,以此来逃避平台监管,出现问题后拒不承认是自己发的货,拒绝售后。
为了辨明真相,帮助王先生追回损失,维护他的合法权益,一亩田平台买家服务部查询了店铺以往的交易情况,终于发现,该卖家在平台中与另一位采购商的沟通中,提供了本次与王先生联系、收取定金的手机号,证据链闭合,证明该卖家的确存在货不对板、欺骗等不良行为。对此,平台扣除了店铺的保证金,退还给王先生1000元定金,并对店铺进行了封禁处理。
首先,尽量选择有平台保证金认证的商家。在入驻平台时,商家会选择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当出现交易纠纷时,如果平台介入判定是商家的问题,可以直接从保证金中扣除一定金额赔付给买家,保障买家的货款安全。


第二,留存所有沟通记录。在采购中,我们常常会选择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确定货品规格、质量、采购量、交付方式和时间等重要信息,因此在交易中,作为卖家一定要注意保留对方的收款信息、聊天对话、转款记录等,最好以文字的形式,特别注意做好货品标准详细约定。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通过平台以及相关部门协助处理,追回损失。

第三,遇到问题后尽快联系平台处理。对于各类交易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包括付款不发货、发货不对版、质量问题不售后等,一亩田平台将重拳出击、一管到底。您可以通过线上举报或向客服反馈,维护自己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