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露:18万件问题农资流向田间!如何选购农资?一亩田专家解读
你买到过假农资吗?
农资的质量关系到农产品一年的收成,和老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但就是这样一个关键产业却被一群“伪专家”坑惨了。
央视报道:
短视频平台“伪专家”带货假农资
近日,央视、新华社、央广网等多家中央媒体同时聚焦一件农资圈的“大负面”。河南农户陈先生偶然看到短视频平台"农技专家"推荐的"特效防虫剂",能够有效针对200多种害虫,可当药剂用到地里才发现原来是中量元素水溶肥,虫害依旧猖獗,导致百亩菜地损失惨重。

有基本种植尝试的人都知道,水溶肥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陈先生买的中量元素水溶肥是一种含有钙、镁、硫等中量营养元素的肥料,并不能用来防虫、驱虫或杀虫。
不止陈先生自己,这款“货不对板”的农资产品背后至少被77位顶着“农大博士”、“田间老手”头衔的网络达人站台推广,很多用户就是看到短视频上极具煽动性的话,便冲动下单,据统计,有超过18万件问题产品流向全国农田。
陈先生说:“经常在网上买这种假农药,打上去不管用。买的东西不值钱,几十元,但是我打进去不管用,我那100多亩菜地,损失很大。我们确实需要比较懂一点的人,但是上当受骗很多次了。”
一亩田提醒:
切勿沉迷短视频 警惕“伪专家”
短视频是目前很多农户都爱用的平台,休闲时间基本都给了这些地方。“能学点东西”、“很有意思”,很多一亩田用户也是短视频平台的忠实粉丝。
但仔细看,有一些基本的常识,比如刷多了你会发现很多所谓专家,口述的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比如一个典型的话术,“味精加啤酒,致富到永久”“小苏打加啤酒,花生增产跑不了”、“啤酒加白醋,高产挡不住”,仿佛啤酒成了花生高产的“武林秘籍”。且不说能不能真的有用,一亩地光啤酒的成本就够买这些花生了吧。

这并非个例。在流量与利益的驱动下,有机构专门批量制造种植“伪专家”,将毫无农技经验的素人包装成精通种植的“高产能手”,以专业知识科普为幌子,实则在为劣质农资开辟销路。从“量子赋能”种子的伪科学骗局,到“忽悠团”以免费培训、订单农业为名兜售假化肥,再到“农技专家”推荐的农药“挂羊头卖狗肉”,各种陷阱层出不穷,农资市场成为收割农民信任的重灾区。
我们种植者千万擦亮双眼,识别伪专家,找好真农资。
如何选购真农资?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农户的信息不对称”,一亩田农资专家解读。对农户来讲,虽然以种植为生,略懂基本的种植技术问题,但是营销内容五花八门,“乱花迷人眼”,而农资又确实是技术性偏高的内容,普通农户对其中的各类营养元素的含量很难看透。另外,农资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内卷严重,用某查查的数据,搜索化肥的企业数字超过300万家。

首先,从消费端来看,农户群体在农资选购中存在显著的认知短板。超六成农户依赖经验判断进行农资采购,面对充斥市场的“量子肥料”“三天见效”等伪科学营销话术,缺乏专业辨识能力。
其次,农资产品的效果检验周期很长。农户在采购时无法即时判断产品质量,而当问题显现时,损失已难以挽回,导致市场中劣质产品得以长期流通。
最后,企业的不诚信行为。部分农资网店存在虚假经营许可问题,夸大产品功效,挤压正规厂商生存空间,最终破坏农资市场的健康生态。
如何选购好农资呢?
一亩田种植技术员建议:采购农资首先要选择正规渠道,认准大品牌,售卖农资的商家必须要有资质认证、如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并在企业查询系统中登记;
其次,查看包装核验农资登记执行的标准和和备案号,正规的农资会把产品类型以大号字呈现:如大量元素水溶肥、有机水溶肥,并标明具体的含量浓度;
最后,切忌贪图便宜,农资的成本比较固定,同规格产品会有固定的价格区间,如果价格差太多肯定有问题。
一亩田平台对入驻农资买家有严格的资质审核,目前平台已汇聚超8万家优质农资商家,农资产品达30万种。庞大的商家资源与交易规模,依托于平台完备的审核机制与管控体系,有效保障了交易的规范性与产品质量。
同时一亩田还在「找工厂」专区,为农药和肥料品类开设专栏,这里的商家都是经过官方严选的大厂家,源头直采价更优,品质靠谱有保障。

农业生产容不得半点虚假,守护农民的每一分投入与期待,需要平台与监管部门共筑防线、畅通信息渠道。唯有打破农资市场的信息迷雾,才能让希望的田野真正焕发生机。
欢迎来一亩田,买好农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