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一亩田CEO邓锦宏:数字化将对农业产供销带来根本性变革

从数字农业新时代依然面临的问题入手,邓锦宏分享了一亩田以线上APP及数字化代卖服务助农卖货的实践。生产端,一亩田“沃众田”的种植面积也达到数千亩,并有望在2024年实现超50000亩规模。
一亩田以数字科技为支撑,已经从一家纯互联网公司,演变为包括批发、种植等业务的综合性数字农业集团。
邓锦宏同时分享了对数字农业未来的展望,“对数字农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未来数字化将对农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带来根本性变革,并持续惠及全球农业从业者。”

以下是演讲正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出席本次论坛活动,我将结合一亩田集团过去13年,以数字化服务产业发展的实践和观察,和大家分享几点体会。
过去十余年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数字化在乡村产业中掀起滚滚浪潮,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动能。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老龄化与城镇化的趋势下,土地闲置情况逐渐增多,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亟须解决;精耕细作的努力下,依然会由于种子不过关、技术不过硬,出现亩产量低、效益不高的情况;流通环节,分拣分级、标准认证等在产地端尚未完全普及,从初级农产品到商品的跨越,依然不够顺畅;同时,产区集中上市造成的短期产能过剩、流转不畅,丰产不丰收,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绊脚石”。
这是数字农业新时代依然需要面对的“老问题”。今天,我们也看到,在数字科技的驱动下,众多产业从业者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直播电商、货架电商、社群电商等等,在产地和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与纽带,将农产品、初级加产品用最短的路径送达消费者。
一亩田作为成立13年,中国农业领域最大的B2B独立电商平台,也是其中的实践者之一。我们每年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产地经纪人、家庭农场、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将原产地农产品发布在一亩田APP,通过线上智能匹配,实现与平台近千万批发商、商超、餐饮连锁等B端采购商的对接。同时,立足全国基本所有省会城市批发市场渠道,一亩田推出了数字化代卖服务网络,管理着全国近千个市场档口,为超过200多种农产品提供直接的销售服务。
一亩田每年掌握了数以千万计的B端供需数据,当我们发现,采购商在某些时间要采购,会出现找不到相应的货源和供应商的情况,我们决定亲自下场种植。2022年开始,一亩田在全国建设“沃众田”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在广东、广西等多地实现超过数千亩的种植规模,目前广西辣椒新品种设施农业基地、广东马铃薯数字化示范基地都在丰收中。预计今年,整体种植规模将超过50000亩。
十几年来,一亩田以数字科技为支撑,已经从一家纯互联网公司,演变为包括批发、种植等业务的综合性数字农业集团,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这个过程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数字农业发展空间的信念。
结合一亩田的实践,我认为,未来数字化将对农业产供销各个环节带来根本性变革,并持续惠及全球农业从业者。具体来说,可以分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化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柔性供应链建设。立足市场端,以海量的采购商需求大数据为参考,将对主产区的种植品种、生产规模、品质标准等形成全方位的指引,以实现大规模“订单化”的种植。数字化的柔性供应链,可以推动产销两端生产效率的同步提升,这个过程中,各种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也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大数据支持下,全国性的合理错峰上市会逐步实现。中国目前还是“小生产·大流通”的产业格局,传统的跟风种植、盲目生产依然存在。在规模化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的产业分析,为全国各地的种植户,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生产、销售指导,什么土地、在什么时间、种什么品种、卖到哪里去,数据决策下的合理错峰上市,将帮助农民实现丰产且丰收。
第三,数字农业的红利将在全球不断普及。在某些单品上,如果我们能实现数十万亩的规模化、机械化、数字化生产,那围绕这个单品,我们会积累丰富的技术能力、服务经验和人才队伍,由此,出海将成为必然。我们将带着这份数字农业时代的产业底气,通过一带一路,去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创造价值,更好的服务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将是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融合。过去,一亩田已经积累了领先的数字科技能力、丰富的农业大数据体系、深厚的产业人才队伍,借助此次论坛,我们也向众多国际组织、区域政府及产业伙伴发出邀约,让我们携手合作,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用数字化培育起更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共同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活力与最强动能,为实现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