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要想卖高价?注意,储存不当有大麻烦!
芒种前后,几场雨的到来,热风再一吹,原本青黄不接的麦穗会被加速风干,一夜之间变得黄金般闪闪。这是我记忆里华北大平原的麦收前的情景。以前没有收割机,大人们全是扎好衣服,戴着草帽,用镰刀一把把收割,再用拖拉机拉到打麦场,用碾压器将种子从秸秆分离。最后等东风,风一来,用木掀一扬,粮食干干净净。
进入六月份,不少地方新麦都收割并陆续上市。新麦一上市价格就有高开高走的趋势,与玉米、大豆等作物比起来,这种情况是咱们农民进入2017年以来上市粮食状态最好的,业内人士表示,即便小麦市场处于后期,大部分地区也有高开平走态势,由于各地天气原因,也有少部分农村新麦属于高开低走态势。
当然,麦子卖的好不好,跟新小麦的贮存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确保入仓小麦安全,走好小麦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后一步,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储粮害虫防治以及新小麦的储存工作。
第一、吸湿性强:小麦无外壳保护,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第二、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第三、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在温度不超过46℃时进行干燥;或水分在13%以下时,曝晒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降低,发芽力仍然得到保持。
第四、具有耐储性:小麦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12.5%),在常温下一般可储存3年或低温(15℃)储藏5~8年。
第五、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麦蛾等危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害虫繁育、发生最适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繁育条件。
麦子在农民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晒麦”,农民朋友都明白,晒麦里面也有讲究。上午摊晒不要太早,因为夏天夜里湿气重。摊晒麦子最好时间就是上午10点左右;小麦晾晒最怕连夜雨。咱们农村会在下午落了太阳后才开始陆续收麦,其实收麦最好时间是在下午四点左右。趁着高温拢麦,麦子在高温堆积下,能够达到捂死虫卵、细菌的效果。咱们农村晒麦子有个土办法就是在装好麦子的袋子上放上花椒叶,或者欄树叶子,可以预防生虫变质。
第一:三热密闭法。“三热”就是麦热、缸热、物料热。选择上午九、十点左右,将小麦摊开晒干。厚度均匀(不要超过一厘米)将压盖小麦的破麻袋、棉被或者毛毯晾晒,用敌敌畏或者防虫液喷洒消毒。
第二类办法就是缺氧保存法,小麦入缸密封,一段时间后可以形成小麦自然缺氧保存的效果。
第三类就是化学保存法。农民朋友用这种方法的不多,不过效果比前者好,用化学药剂抑制害虫和霉菌的繁衍。靠自然缺氧达不到效果的小麦,可以用纱布包住药片(磷化铝片)这种方法适合长期储存,费用也不高,磷化铝片剂也就一块钱。
收麦的人们都要早起,在老家有农谚说:争秋夺麦,意思是抓紧时间把地里的粮食抢回来放在家里才叫放心。因为麦收的季节恰巧在六月。
农谚又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所以把麦子收回家放到囤里这才算结束。
来源:农视网